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御书房内,太后抬眼看了下进来禀报的太监:

“不是才开完午朝出宫吗,怎么又要求见?”

“温侍中未曾说缘由,只说一定要面见太后,当面奏对。”

“知道了,让他在外等候。”太后放下笔,看向伺候在一边的岑遂:“你来替哀家批吧,哀家要去御花园走走。”

“是,”岑遂扶起太后,看着太后的背影慢慢走出了御书房。

他站到御案旁,拿起一封折子,看了看,是关于河南道灾情的。

神情未变,批了。

下一封,是关于边境突厥异动的,批了。

再下一封,是岭南道几位刺史的折子,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小事,批了。

拿起下一封,岑遂的神色却变了变。

这是封御史台上的折子,弹劾勋贵衡阳县候霸占田产欺压百姓。

岑遂眼睛转了转,扫视一眼旁边的宫女宦官,见他们都恭敬的低下头,这才满意的哼了哼,将那封折子塞进了袖子。

想着又有一大批银子要进账,岑公公的心情好了起来,他将手伸向了下一封折子。

这帮勋贵可是最喜欢破财消灾了。

......

御花园里,八月的花开的正艳,经过宦官们精心修整的植被郁郁葱葱,让太后的精神变得放松了许多。

她看到了由宦官引过来的温言,展颜一笑:“温卿家匆匆而去,又匆匆而来,所为何故?”

温言到了近前,面容庄重的行了一礼:“臣为陛下贺,为太后贺,为大唐贺!”

太后有些疑惑:“贺何事?”

温言直起身子:“太后可记得今日朝堂关于马政的纷争?”

“哀家记得,温卿家当时还在劝哀家不要削减马政经费。”

温言的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这在一个政治家身上极为少见:“臣匆匆入宫,便是为此事而来,还请太后看看这纸上所画之物。”

他从怀中掏出那张纸,递到宦官手中,再由宦官呈给太后,太后展开一看,神情渐渐严肃起来。

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她放下宣纸,有些惊叹:“温卿家是如何想出的此物?只要有了此物,大唐战马就真的源源不断了!”

温言愣了愣:“这不是臣想出来的,是明珠殿下的主意。”

“明珠?”太后皱了皱眉,有些疑惑,“明珠怎么会通军事?温卿家莫要玩笑。”

温言语气坚定:“臣没有玩笑,今日出宫后臣去拜访了殿下,是殿下亲自将这纸给了臣。”

太后又仔仔细细的看向一下那张宣纸,沉默良久。

她的视线没有从宣纸上移开,开口问道:“温卿家怎么会去长公主府拜访明珠?哀家怎么不记得温卿家与明珠有过私交?”

温言没有明白为什么太后明明懂马蹄铁的出现是什么意义,却居然问起了这个。

他犹豫了一下:“臣曾在朝堂上支持明珠殿下的言论,反对议和,反对和亲,事后殿下曾派人致谢,而殿下也说了,是吐蕃一行观马有感,想出了此物,但由于在朝中没有相识官员,堂堂公主也不好亲自过问政事,不知道该怎么交给朝堂,才在今日邀臣过府一叙。”

太后的眉角挑了挑:“观马有感就想出了此物?

她抓住宣纸的手负到身后,在前方慢慢散起步来:“哀家还真是有个好孙女,整个大唐几十年没解决的问题,哀家的孙女只是出宫走了一趟,就想出了办法?而且还能让温卿家这个侍中亲自替其交上来?”

温言有些无奈的跟在后面,隐晦提醒太后聊正事:“太后觉得此‘马蹄铁’如何?”

太后停下脚步,点了点头:“绝妙,仅此一物,大唐骑兵又有了生机。”

她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今日朝堂之争,哀家也是听明白了的,大唐骑兵只有四万多一些,而且需要打散分到各个边军,反观吐蕃十万骑兵则是可以从任何一处出草原进攻大唐,所以大唐只能靠着城坚刀利才能与吐蕃僵持。”

温言点点头:“正是如此,才造成了之前几十年对峙的局面,大唐无法派步卒深入草原,而军力还没发展起来的吐蕃也无法用骑兵攻城。”

太后的声音接着响起:“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西北兵团一战而没过半,两万骑兵只剩下了几千,而以大唐产战马的速度,这两万骑兵得好些年才能重新堆起来,所以户部建议削减马政支出,全力赈灾。”

温言急忙反对:“臣今日在朝堂上也说过了,大唐骑兵本就不如吐蕃,若是再削马政支出,骑兵岂不是再无复起的可能?难道从此以后就让大唐边军被动挨打?”

他话语决绝:“马政经费不能削!不仅不能削,还要加大,只有培养出能和吐蕃正面作战的骑兵,才能改变西北战况!”

“哀家也明白这个道理,”太后叹了一声,“今日没有决定,便是因为河南道灾情也很严重,户部也确实拿不出钱了,若是不加大赈灾力度,河南道起了民变怎么办?”

说完难处,她摇了摇手中的宣纸:“结果哀家正在头疼,哀家的好孙女就送上了这个,不愧是哀家的好孙女,倒是替哀家解了这个难题。”

话虽然这么说,可太后的脸上不见丝毫喜色,她只是下了旨意:“召管理马政的太仆寺五品以上官员,还有户部尚书立即进宫,与温侍中共商马政改革一事。”

温言压住心头的喜悦,一揖到地:“太后圣明。”

他抬起头:“明珠殿下为国献此等奇物,臣斗胆请太后不吝赏赐...”

温言一咬牙:“明珠殿下天资聪颖,此刻又为国建功,是否能更易和亲旨意?须知吐蕃必然不会久占凉州,要么南下要么撤回草原,或许可以用其他方法换回?”

太后深深的看了温言一眼:“有功自然当赏,可和亲旨意已下,哀家如何能更改?”

温言还想开口,太后却突然发问:“这更改和亲一事,是温卿家的想法,还是温卿家代明珠向哀家请示?”

沉默半晌,温言叹了口气:“是臣的意思。”

听到了答案,太后转身离开:

“拟旨,长公主明珠于国有功,赐锦衣一裘,锦彩八百段,金银器六事,赏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