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殿下是说...期待感?”

“是的,就是期待感,”在后花园啃着瓜的李子卿很没有形象的吐着籽,“要不然干嘛把这首诗放出去?既然要造势,就得一步步来,你想啊,他们看了那么好那么好一首诗,精神都提起来了,看下一篇文章是不是就会认真很多?要不然本宫真怕那篇文章太学术了他们看不下去。”

顾怀挠了挠头:“殿下写的诗词,那必然是极好的...不过殿下,生孩子生得早真有那么危险?卑职看邺城那边姑娘们都嫁人嫁的很早,之前卑职才十多岁就有人上门提亲了...”

“都说了那首诗不是本宫写的,是王维写的,王维知道吗?本宫可不想抄诗,抄了也没地儿换钱,多寒碜。”李子卿微微坐直,把瓜放下,一旁的伏芸连忙递上手帕。

不过既然提起了生孩子的话题,李子卿也微微严肃了些:“生孩子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女孩子都嫁那么早,鬼门关走一遭可不是开玩笑的,不过十多岁...就算是这个时代来讲,也是不是太早了些?好你个顾怀,你也太禽兽了吧?”

顾怀闹了个灰头土脸:“又不是卑职去提亲...当时卑职第一次带队从草原上打猎回来,就被隔壁王大婶相中了,她男人死的早,就剩个闺女,就想跟卑职订个亲。”

看着李子卿一脸看变态的表情,顾怀连忙补充:“卑职当然是果断的拒绝了,那丫头当时才九岁呢,卑职再禽兽也下不去手啊!”

眼看着话题越来越歪,李子卿俨然没有话题时自己带歪的觉悟,赶紧拉了回来:“邺城女子大概是多少岁成亲生孩子?”

“一般是十五六岁,过了十九就算老姑娘了。”

李子卿的眼神变得有些危险,顾怀这才意识到李子卿的年纪,又有些灰头土脸:“殿下,这跟大唐有多少户有什么关系?”

“十五六岁,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就要成亲生孩子,你想啊,身体都还没发育成熟,难产是常有的事,往往就是一尸两命,再加上医学不发达,接生遇上个有经验的稳婆还好,要是遇上个没经验的...”

李子卿摇了摇头:“尤其是民间,越穷就越生,有些为了要个儿子,一下子生七八个,女子的身体也因为这掏空了,既得不到好的照顾,又补充不了营养,也不坐月子,落了一身病,最后才二十多岁就没了。”

“殿下懂的真多,”顾怀由衷感叹了一句,“所以殿下才会写这么一篇文章,想提醒世人?可...可这跟殿下想做的事情好像全无关系啊。”

“循序渐进,慢慢的来,妇女意识觉醒的第一步而已,”李子卿看着一旁小脸都被吓白了的伏芸,有些失笑,“又没让你嫁人,别害怕。”

......

拿着报纸的温言总算等到了太后的召见旨意。

他挥了挥手中报纸:“回太后,这报纸上说的一点都没错,在我大唐,女子生产便如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因此殒命者十有三四,年纪越小,越容易危及性命。”

温言叹了口气:“臣在看到报纸后,去了太医署一趟,询问之下所得结论与报纸上无二,大唐户数一直在走低,也许有其他缘故,但很原因是因为女子婚育年龄太早,豆蔻之年生育,竟有整整四成殒命几率,但若是将其推后几年,便会降低至一成不到。”

太后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点了点头:“哀家知道。”

温言微微一愣:“太后...早就知道了?”

“明珠在今日刊登此事之前,曾经给哀家上过折子,言及了此事,甚至比报纸上还要详细。”太后放下笔看向温言,“但推迟女子成婚年龄,就牵扯到了太多,温卿家,你也清楚,这并不是一道旨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民间已经是这种风气,就算是朝廷想强行推迟,也会遇到重重阻力。”

温言举起报纸的手缓缓垂下,他皱着眉头:“难道就放任不管?此事若是没发现那还可以不在意,但如今既然已经有了结论,难道还眼睁睁看着大唐女子们去赌这么一遭?只是推迟到二十岁以后生育,就可以让多少女子逃过这无辜殒命的命运?”

“若是明文规定二十以后嫁娶生育,这两年大唐的户数更是会锐减,换做是承平年间,哀家早就去做了,可现在的时局,怎么能下旨?这不是一件小事,起码要花几十年,两代人才能彻底改变这种风气,在这几十年间,税收徭役怎么办?人口锐减,国本动摇,大唐会更危险。”

想到整个大唐居然有四成女子小小年纪就在生死线上挣扎,温言总感觉内心有一种无力和愤怒,但他知道太后的话是对的,有些事情只能等时局稳定了才能慢慢做,治国不能急功近利,若是从现在开始改革,起码需要二三十年。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明珠倒是给了些办法,哀家看过,倒也觉得可行,温卿家也看看吧,本来这两天估计就会送到门下去,温卿家来了,却正好省了些功夫。”

岑公公从太后接过折子,走下台阶递给了温言,温言展开一看,皱起的眉头渐渐展开。

“提醒百姓注意卫生,注意消毒,注意营养,避免产褥热和婴儿脐带感染;接生人员集中培训,打击取缔黑接生婆;将妇产知识印刷成册,普及百姓...”

过了半晌,他才一笑:“看来是臣有些多操心了,有了这些举措,就算不推行晚婚晚育国策,应该也能救下许多女子性命。”

太后的眼中也有些笑意,她不知道李子卿打算怎么做,但身为女子,对生产一事也是有些心有余悸,不管李子卿现在做的事是不是因为和她的承诺,至少是在为大唐做事。

见到宰相之一的温言都如此赞同,太后也不再犹豫:“宣太医署令、丞觐见,把明珠的这些建议发到三省六部,让他们明日早朝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