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烽·烟 > 第八百九十章 思战【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在场之人不单单只有我如此,其他各位也是同我一般;不过他们此时的想法肯定与我的不同,估计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王华会这么说才会如此安静吧;我看到朱德的目光有些变了,他紧紧的盯着王华,面色有些不善。.vodtw

王华或许注意到了朱德神情的变化吧,不过显然他并不在意,会避开朱德的目光,他继续说道:“解释一下的话,是说将帅领兵打仗需要根据一些现象判断敌人的真实情况。如果敌人在与我军争战时按兵不动,一定是凭借了险要的地势;如果敌人不断地向我军挑战,一定是想引诱我军首先出击;看到树木无风而动,一定是敌人的战车悄悄驶来;看到尘土低飞而且范围很广,肯定是敌人的步兵正在进袭途;当敌人言辞强硬而且做出向我军进攻的样子时,一定是在准备撤退;当敌人忽而前进,忽而后退时,是在引诱我军进击;发现敌军扶仗而行、萎靡不振,敌人肯定已经饥饿难忍;发觉敌人对有利的时机不加以利用,则敌人肯定已相当疲劳,无力再进;飞鸟在敌军的阵地群集栖飞,则表示敌军阵营已开始空虚;夜间听到敌军阵地喧哗吵闹的声音,则表示敌人内部对战争十分恐惧害怕;敌人的军队涣散,混乱不堪,是因为敌军主将正失去应有的威势;敌军的旗帜混杂纷乱,表示敌军内部已经大乱;敌军的将、官不断地发怒,则表示战争形势的发展使他们感到无可奈何,敌人对取胜已失去信心;敌军奖赏过频,刑罚过繁,表示敌军主帅已无力扭转自己内部的混乱和士兵不服从将帅命令的局面;当敌人派遣使者低声下气地来求敌时,则表示敌军想停战;如果敌人送来贵重的物品,说尽甜言蜜语,则表示敌军想私下讲和。”

“这一番话并不是出自我的口,前面的乃是武侯所留兵法的记载,而后面的解释,却是司令的释义;司令,我这也是从参谋部参谋口听说的,我听说您给他们开过一个紧急的军事会议,所以我打听了一下。”说着,王华一面向我解释,一面笑了笑,很真诚。

“将军,这番话的意思,将军的用意,我想大家都知道吧?”王华对众人问道,众人没有回应,但是朱德目光我却看到更冷了,而且他的嘴抿在一起,腮帮子鼓鼓的,看的出他在发狠。

王华自然还是自顾自的说下去,我并没有阻拦,其实我那个时候的这番话也有对于他们来说,算是有一定意义的,他们之前没有听到,现在由王华说出来,也没什么不好:“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士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解释过来是说必胜的要诀及掌握情势变化以指挥调动部队的方法是出其不意。如果不是智者,谁又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呢?掌握时机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如果猛兽离开山区,失去了险峻的山势做依托,是个孩子手持长戟也可以吓退它,而小小的毒蜂只凭借自己一根毒刺,可使强壮的大汉不敢靠近,对敌人来说,让灾祸突然出现,防不胜防,无法预料,是最好的制胜办法。

战术的制定未必需要硬碰硬的战斗,而且我军的情况至少现在看来还不允许我军与袁军硬碰硬的决战,所以需要各位在战术的制定,能够尽可能的采取避实虚的方式,而且要有效,有力的给予敌军沉重的打击,现在我军虽然连战连捷,但是实际,我军依然是处弱势的,曹锟未败,吴佩孚等人尚能与我军展开正面的攻击,而且他们最希望的也是我军能够与他们正面硬碰硬的对抗,虽然我军擅长硬战,而且从不畏惧硬战,可是这对于我们又有什么好处?”

“这些都是将军的原话,我想将军话的意思,大家都很清楚不是吗?”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终于,朱德忍不住了,其实我知道,让朱德能够如此失态的,并不是因为王华学着我的话对大家说什么,而是因为他也和我一样听出了王华的话外之音,王华是真厉害啊,他绝对是一个人物,用我的话来打击我,这不是寻常之人能过做到的。

这样的较量是对于各自背后势力的拼。

我的表现可以从侧面彰显滇军的实力,而张凤翙的表现,自然是可以彰显出部分湖北军的训练技能。

较量还在继续,其实我觉得我们两个已经没有什么必要再继续下去了,因为马已经累了,速度慢下来了,而且枪膛也已经非常热了,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恐怕这两支枪要废了。

并不是说这枪,不能承受过热的温度,而是过热的温度可能会导致枪出现一些隐性问题,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我知道,这两支枪肯定是不会因为如此被淘汰的,我们试过之后,肯定还是要分发下去的。

如果哪个当兵的,在未来或是什么时候,分到了我们两个人使用过,有隐弊的枪的话,平时还好,可是了战场,这样的隐弊是有可能让他丢了性命的。虽然只是可能,但是我还是不愿意因为这样的问题,使得一个汉子,冤死在战场。

“翔初兄!”我催一面马,一面背着身子大喊道:“马以疲累!枪膛炙热。翔初兄,我看此罢手吧!”

而张凤翙却是道:“蔡将军,凤翙以许久未遇到将军这样的高手了,要是今天不能尽兴,怕是莫大遗憾。既然战马疲累,枪膛过热,不如你我一起去换枪换马,再尽兴可好!”

我听张凤翙言之意,已是铁了心要和我一尽兴致,当着这么多人,如果推脱反而不美,而且我也知道张凤翙一些事,他在京的处境与我没什么两样,压抑的情绪,许久得不到释放,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他肯定不会草草罢手。

而且说实话,其实我也是想要和张凤翙分一个“高下”,一年多的日子,我都没有如此放肆过了,这种撒野的感觉,让我已然冷却的血,又一次开始沸腾了。我也不想这样和张凤翙这样的对手荒唐了事。

“如此!”

我应下张凤翙的提议,而后与他双马并行,向观礼台而去。

今日接连而起的各地神乎其神的诡异事件各地政、区都有记载,其实这样的事情虽然要交给那些“世外高人”来解决,但是在当地政、府挂号还是必须的,设计任命的事件,即便是真正不作为的官员肯定也会过问,更何况这里面未必所有的官员都是不作为的。

其实这些事情的影响非常大,不但在各地引起了恐、慌,虽然官府对于这些事情是严格保密的,但是没有办法,人传人,流言随风一般,一个村出了这些事,恨不得周边几十个镇子都能知道。

所以现在王华要做的是先向戴戡发电,向他借来熊其勋的一部护国军,亦或者是熊其勋的部分护国军,不然的话,算是让他与刘云峰交流,他也是没有底气的,毕竟现在他手所掌控的军队虽然在质量能够与北洋军抗衡,同时在一定程度超过北洋军一些,但是在军队的数量,以及武器装备,弹药储备,却是毫无优势的,其实情况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最开始的时候,阻击护国军的北洋军,实际在武器装备并没有护国军的装备先进,同时也无法达到某一些特定情况下护国军所拥有的强力火力的,之前说过,护国军的前身,也是当护国军还没有组建,还处在滇军的时候,滇军的武器装备是优先于全国军队装备的,因为滇军的武器装备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积攒下来的,虽然这是一个还需要拿着国家八十万每年补助的穷地方,但是多少代官员的经营之下,胡国军在武器装备,还是艰难的做到了领先全国军队水平线的,当然了,这不能表示什么,但是依旧能够从看到一些端倪。

而后但滇军改编成为护国军之后,他们虽然人数较少,而且粮饷不足,但是凭借着武器装备的优势,在讨袁的初期,还是做到了优势的,但是这样的优势,数日昂你给护国军带来了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都是暂时的,因为虽然北洋军在全员武器装备的配置不一定能够与护国军的武器装备的平均值持平,但是奈何现在的情况是,少部分的北洋军专门针对护国军展开阻击,战斗,所以也是说,北洋军的平均武器值虽然无法与护国军持平,但是如果统帅者将全国下,优良的武器的部分调集过来,然后武装其这一部分专门用于稳定局势,讨伐护国军的北洋军的话,那么仅此部的武器装备,想要与护国军相互持平,这是非常简单的,而曹锟,作为北洋军对护国军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他是这样做到,在他得知了护国军占有武器的优势之后,他便积极的与袁世凯以及北洋军械局,同时临近各省态度尚不明确的将军们联系,沟通,希望更能够将更为先进的武器调到前线来,武装第一线作战的北洋军,一次来打压护国军的气焰,结果是明确的,曹锟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在最短的时间内,袁世凯召集能吏干才,将最好的武器装备以最快的速度,运到了曹锟的前线。

蔡锷、张凤翙,还有许许多多向他们这样的将军,官员,是这样的,虽然他们间只有少部分人,是真的为了权与利而跳入到这个全套的,实际他们更多的人,在明白原委的情况下,还会毅然决然的这么做,实际不过是为了保命罢了,如蔡锷,如张凤翙。

蔡锷被袁世凯召集进京之前,他官居云南都督,统挟整个云南的军政大权,也会只能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一个“云南王”的称号;蔡锷,也是整个云南政、治与军事系统的核心,当他离开云南走了前往北、京的路途之后,那么也相当于一下子将和整个个云南的真正核心给挖了出来,这样一来的话,也等同于,暂时性的将云南的局势搁置在了自生自灭之地,当然了,这也并不准确,而且实际意义来看,也不单单是这么浅显的,但是无论如何,如果蔡锷离开云南之后,再没有合适的,新的领导者来到云南主掌军政大权的情况下,那么云南也相当于所谓的“三不管”任由自生自灭的情况了。

袁世凯当时虽然费劲了周折,才把握了蔡锷的秉性,从而使得他顺利的离开云南,前往北、京,但是实际袁世凯那个时候一心只是想要集权,所以他并没有考虑到云南的局势,以及暂时性的,能够安稳接替蔡锷位置的人,说起来,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怪的事,至少从军、政二字来看,这是一件非常怪的事,那是蔡锷到京之后,听闻了这件事,便主动地要求袁世凯罢免自己云南都督的位置,理由是自己身在北、京,已然无法顾及到云南的大事小情,所以如果自己还是挂着云南都督的头衔的话,那么第一是名不正而言不顺,其二也是对云南全省百姓的不负责任,都知道云南是一个困难的地方,所以那里每一天都会有非常多的事务需要处理,积压的话,恐怕会非常的麻烦,所以蔡锷等同于是自己辞去了云南都督的位置,当然了,这也可以看出蔡锷这个人的智慧,懂得如何的保护自己,同时也展现了他过人的情商。

按道理说,蔡锷是不应该这样做的,这无异于将自己所有的依靠全部的交给了别人,虽然唐继尧是他的结拜兄弟,但是这也不能表示唐继尧不会背叛他,而且他现在身在北、京,其实掌有远地雄兵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蔡锷没有这样做,他反其道而行之,看起来他是在想袁世凯表示衷心,但是实际,他却是在想唐继尧买好,当然了,这样的行为肯定是瞒不过袁世凯的,所以袁世凯其实是知道蔡锷的用心的,如果蔡锷那个时候故意的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亦或者是辩解的话,或许他早已经死了。

将自己的权利拿出来,买好别人,买好自己的司,这不算是能耐,或者说不算是难的的本事,因为一些在层游历惯了的人,在一定的时刻或许哦都能做的出来,但是真正值得称赞的是,蔡锷之后的行为,他向袁世凯表明里,自己这么做的目的,也是希望袁世凯和唐继尧都能念着自己的好,然后在适时的时候,给予自己帮助亦或者是提携。

把事情做在明处,同时还让“收益”的双方都能够接受自己这个专者的观念想法,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而蔡锷做到了,这不得不说他的经验丰富,以及有着准确的待人的方式与定位,同时,这也与他的情商是分不开的,一个人聪明也好,愚笨也罢,这或许是他们成功快与慢的区分点,但是这绝不是将他们彻底隔断在成功与失败双发的挡路石。

其实这已经不需要多说了,很明显了已经,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王华,才会这么急匆匆的赶回来,他明白自己的兄长实际也是知道这其的凶险的,但是为了自己他或许愿意以身犯险,他赶回来,是为了阻止王伯群!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他明白,唐继尧离开贵州之后,那么贵州都督的位置会空出来,从而必然的会有非常多的人盯着这个位置,如果自己做了这个位置的话,能无异于会与很多人为敌,为了一个帮助别人掌控军队的位置而无端树敌的话,实在是得不偿失。王华其实是偷着跑回来的,虽然他的军队当时只是驻防,但是作为军官的他并不能够轻易的离开,除非是得到了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