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祁镇 > 第211章 关于倭岛的布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2章 关于倭岛的布局

朱富贵在江户过了一个并不是很喜庆的春节,他要去日本,回到凤都。

大明在这一段时间里,已经敲定了倭岛都护的最后架构和人手。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倭岛都护府的副统领,竟然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军队官员。

他就是席亚洲,也就是农场一师的团长。

不过,他还没被册封为倭岛的都护,就被军中提拔了,如今的他,就是席亚洲。

他们没有选王启年,也没有选新鲁布政官沈万金,而是选了他。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那就很明显了。

古往今来,大都护都是升迁,可以文武双全,但大部分都是由皇子统帅。

大明没有皇子,朱富贵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官变的和两个宋朝一样,让人难以记住。

所以大明并不讲究什么遥领、虚职之类的东西。

倭岛都护,最缺的就是他。

和普通的文职人员不同,席亚洲是最好的选择,他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也是负责生产和建造工作的,而且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实行军事化的经营,正适合二战以后的日本,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而另外两位副都护,分别是从司仪和御林军中挑选出来的,一位是杨,一位是苏,一位是一文一武,都是亚洲的军师。

当然,大明的高层官员,也是从大明调来的官员,组成一个骨架,由经过训练的日本人担任。

而且,身为倭岛的最高统帅,朱富贵必须要给他们指明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首先,朱富贵皇帝表示,倭岛都护府地处亚洲和太平洋两大版块的交汇点,由于地壳活动频繁,经常会发生地震,因此不适宜发展重型产业。

朱富贵在地理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还建立起了朱富贵的板块移动假设。

说白了,大明并不是不希望日本人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制造枪械,但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自然规律!

再说了,倭岛都护府地域狭窄,粮食产量高,但是大米的产量太低,根本不能大规模的种植。

所以大都护府应该发展一些轻产业,例如织袜子、做衬衫、捕鲸、渔业、林业等低价值产业,让大明本地的高效率的农耕技术来保证都护府的粮草供应,而大明的重工业则可以支撑起都护府的产业。

大明计划在两年之内在日本建立十个轻工业厂,以使倭岛早日脱离贫穷,与大明形成一个互补的工业。

……

倭岛都护府,不仅仅是内部事务,更重要的是对外交流。

大明打败了法国这个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一个轰动全球的新闻。

在此期间,美国人被驱逐出了国籍,原因是内战和文明程度不高。

美国并没有强大的实力,也没有强大的实力。

但这一次,大明毫无疑问地以黄种人的身份战胜了白种人,而且是如此的干净,如此的让人无法怀疑。

这场战争,并不只是大明,而是东亚的一场胜利。

从半岛上传扬东方哲学的崔时亨,曾到过缅甸的密林,同英印殖民者交战的缅人;

从江南书屋读书不知足的青年读书人,到南洋橡皮厂里含辛茹苦的中国工人;

无论他们对天庭的看法如何,他们的先辈是否反对大明国的军队,抑或是将大明视为凶残的野兽,在听到大明大捷的明法之战后,所有人都哭着喊着,光着脚跑着。

就算是一些满族人和蒙古人,在长久的寂静之后,也都在心里呐喊着“厉害”。

可以说,亚洲人都被这一战给激发了出来。

就连我和法国人,在谈判的过程中,也是多出了好几两的!

……

但事实上,大明一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获胜。

抽调大半个国家的兵力,在海外征战大半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了。

粮食、物资、劳动力的消耗,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还好,日本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人口众多,大明的粮草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

这一战,让大明的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了几分强国的味道。

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例如,因为大明有半数兵力回归亚太,导致北美局势出现了一些逆转。

真正的控制战线,本来是沿着密苏里河的,现在却被杨基们给逼退到了普拉特河河谷。

论起国土面积和耕地的大小,大明在与倭寇的战斗中反而落了下风。

以倭岛的矿产和粮食产量,根本无法与这些被放弃的土地相比。

战争,自然不能这样计算。

从倭寇那里获得的人口、海权、正统性、强大的声望,都远远超过了在北美的中心大草原上占据一片荒芜的领土。

更何况,北美失去的那些地皮,也不是不能拿回来。

到了那个地方,他会和林肯的朋友好好聊聊的。

大明占领的日本,自然是残缺不全的。

准确地说,大明只控制了两座岛屿,一座是四座。

无论是九州还是北海道,都不是大明所能控制的。

不用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英国人的施压。

英国驻日大使向大明提出了英国在九州地区的利益问题。

对于这一点,朱富贵恨不得对着这位驻日大使,喷上一口烟雾,嘿嘿一笑。

只是朱富贵不会吸烟,又把法国人打得落花流水,大明必须好好休息一下,好好吃一口饭。

朱富贵也明白,这个时候跟英国人翻脸,绝对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尽管英法两国都是世界强国,但大明在远东的战争中,的确要比法国更有优势。

这次大胜,可谓是占尽了地利。

所谓“天”,就是通过电报,在31分钟之前发动一次出其不意的攻击,一举歼灭敌军的主要力量。

这场战争既避开了法国的强大的法军,也避开了欧陆地区的法军,也避开了日本的优势,与远东的海军和殖民部队作战。

所谓“人和”,就是大明在远东战争中的主场,占据了一半的地利,虽然比不上丰衣足食、欢迎王师,但日本各地的带路党、勤王党却像是过河拆桥一样涌来。

面对英国,他们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英国在印度拥有一支相当庞大的舰队,可以随时调动到远东,大明的舰队也不一定能占据上风。

要知道,现在英国可是有不少大型的钢铁战列舰,数量超过了一万吨。

如果他们真的一怒之下,把一架战舰送到远东,那大明就只能躲着走了。

当然,这个可能性很小。

朱富贵却觉得,大明若是在江户举办一场盛大的“文攻武惊”,或许还能震慑住英国。

这是在不触及英国人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

所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大明并没有打算将九州岛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