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祁镇 > 第321章 意义要大得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1章 意义要大得多

1825年,从斯托克顿到林顿的27公里的英国修建了一条长达27公里的铁路,它是一个快速而廉价的交通工具,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最主要手段。

今天,除了大明之外,全世界的铁路线都有100,000多英里。

大英帝国的铁路总长达到了50,000多英里,国内的多英里,而印度的铁路则有将近20,000多英里。

再过20至30年,仅印度的铁路线就会增加55,000英里。

更重要的是,一百多年后的21世纪20年代,我英高铁的总长度达到多英里。

我在印度的铁路线总共有67,000英里。

而某个即将崩溃,随时都会崩溃的东亚,则需要140,000多英里的路程。

至于这条铁轨的品质,那就不用多说了。

……

俾斯麦和赵阿千坐在一辆摇摇晃晃的大车里,闲谈着。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中国的“外交大臣”告诉了他接下来的计划。

老实说,俾斯麦很好奇他为何要在里士蒙接洽。

他所知道的,南部地区属于英国的地盘,遍布着很多的探子。

所幸到目前,大明使节团的威严在此显露无遗,一路上迪克西的士兵都被他们轻松地支开。

不过就算这样,想要从大西洋上岸,再用一辆马车穿越北美洲,那也不是一件好事。

普鲁士人想要从南极的德雷克海峡,通过火地岛,前往凤都。

赵阿千必须向俾斯麦报告这件事,以便使普鲁士人平静下来。

俾斯麦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现在,许多铁路已经在普鲁士和巴伐利亚诸州建立起来了。

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的总统帅,俾斯麦的故人,普鲁士总统毛奇,在出任普鲁士总统后,就说了一段着名的话:“别建造堡垒了,多修几条铁轨!”

普鲁士在去年发动的“普奥”之战中,通过这条铁路将二十万名士兵和五万五千名战马运送到了第一线。

因此,听到大明的铁路线竟在孟菲斯修建,俾斯麦大为震惊,竟不管怎样,一把抢了他的北美图。

俾斯麦很清楚,美利坚的五个湖泊和东北区域,都拥有着庞大的铁路线。

(美国1900年的铁路总长为200,000英里,比世界上任何一个都要长。)

然而他并不知道,明国竟然有这样的实力。

这些年来,北美和北美的大王旗都在快速的变化着,北美的一张可靠的地图并没有出现。

俾斯麦手里的这张地图,是1850年美国在美墨之间爆发的一场内战之后,用来发誓要征服新墨西哥。

俾斯麦用手比划了几下,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赵大师,您的意思是,从孟菲斯到凤都,只需要3000多公里的路程?”

赵阿千用翻译的方式,摇了摇头:“不,是新渝市,就在孟菲斯,在新扬子江的对面。”

俾斯麦掀开了车帘,发现孟菲斯并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

他双手撑在胸前,看着眼前的这片棉城。

这简直就是一处大型的棉花运输枢纽,而非一个城市。

无数的奴隶们,将一望无际的棉布包装起来,装入一辆辆的马车和卡车中。

俾斯麦自己也有一部。

这是一辆价值不菲的“太阳”牌轿车,在欧洲售价超过2000英镑。

俾斯麦自然也明白,这种定价背后牵扯到了很多的利益,如果是在明国内,那就更划算了。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竟然如此廉价,居然被当成了运送棉絮的驴车。

“请问,首相阁下,您有没有想过要买一辆车?”

赵阿千见俾斯麦眼神有些不对劲,于是说道,“南部同盟国家的公路基础设施很差,只有像里士蒙、孟菲斯这样的几个地区才能开车,因此我们才会把这辆车送给你。”

“呃,放心吧,赵大人,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朱富贵的热情。”

俾斯麦点了点头,左右看了看。

他注意到,孟菲斯的棉商包括大明和白种人。

当然,大部分都是黑人。

黑人奴隶们被铁链锁住,懒洋洋地工作。

俾斯麦注意到,中国的商人实在是受不了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奴隶,挽着衣袖,挽着胳膊往外走。

中国人虽然个子不高,但肩上的重量却是黑人的两倍,和他们的身材相比,硕大的棉布更显得格格不入。

赵阿千看在眼里,却一言不发。

现在的中国人的确很瘦弱,特别是广东人和湖南人。

但在大明推行了“肉、蛋、牛奶”项目,特别是实行了免费的学校,赵阿千认为,这一代的大明人,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俾斯麦的情绪并不像赵阿千那样激动。

在这个年代,欧洲人的个子并没有北美那么高,因为北美的食物和肉制品要比欧洲的价格低很多。

普鲁士人现在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容克的贵族,肉食充足,武德高尚(即狩猎和殴打奴隶),自然也是很高的。

俾斯麦自己也是如此。

他发现了双方车辆的差异。

这些骡车几乎都是带着黑人的,一个个都是红领巾。

至于旭日,属于明国的一家公司。

他们怎么开车把棉絮送到大河那边去?

俾斯麦心中的疑问,终于得到了解答。

新扬子江上,一条没有横跨河岸的钢制桥梁。

“首相阁下,您要是在今年上半年访问,我们可以坐孟菲斯的列车。”

赵阿千指向了一条铁路线,那是一条铁路线,铁路线上一群光着膀子的中国工人,“这就是一条铁路大桥,后面还没有建好。”

“中国人真是个伟大的手工艺国家,我们德意志人,都对中国的产品赞不绝口!”

俾斯麦看着中国修路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的怨言,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半是奉承,一是诚恳。

从摄像机到轿车,名品因其昂贵的价钱和优异的表现而成为德意志各国上层阶级和新兴资本主义人士争相采购的一种产品。

俾斯麦总算知道,明军是怎么修建这条铁路的。

果然是万里长城建造者!

俾斯麦认为,这次美洲之行,对他来说,意义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