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魏宫莲 > 第4章 江南岭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熙二年东晋覆亡,这年南朝宋武皇帝刘裕建政,改元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下令分南海、新宁2郡地域设立新会郡。

新会之名自此开始。

不过,遇风浪的冯业停下来的地方,可能靠近时年崇山峻岭的岭南,走出多少里不见人烟的现实窘境,更不要说刘宋的官署衙门。

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

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们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多指代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个地域。

当时地处江南的刘宋王朝连年征战,实际管控的区域大概不曾覆盖至此,或者不曾在意。

也就是当时相对偏僻,地广人稀,不曾被朝廷开发的法外之地。直到唐宋,岭南还是贬斥官员的一个地方。

与唐朝着名文学家韩愈同为唐宋八大家的宋官苏轼,也曾被贬官,贬官至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惠州一绝\/食荔枝》。

原文如下: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公元1037年1月8日-公元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江南好啊。

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致力于老少咸宜的白话文文学推广的白居易的诗作《忆江南》为证。

原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所以,冯氏这三百人远离了梦想中的江南,来了现实中的岭南。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窘境。

就此和北方的冯家失去联系。而他们自己,一开始可能也不知道来了哪里。

终冯业一生都无法和北方的冯家联系上,或者说通过刘宋朝廷联系上他们,也就不知道其父冯弘和其他兄弟的境遇。

这一刻走下船的他们,面临语言不通,甚至找不到当地人的窘境。

地广人稀,丛林茂密,而树林里看上去都差不多的。有指南针,也在他们的航海地图上找不到吧。

大概是相顾无言,一言难尽。

如果是荒山野岭,树上也许还有猴子探头探脑,看着他们看个新鲜。

权当一乐吧。

“这是哪里……”冯弘五子冯业等下了船,四处没有人烟,不过新会这地方可能有成片野生的荔枝林,或者卢橘林,或者杨梅林。

“有人吗?”

“这里不是长江吧……”

“还在中土吗,为什么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这漂到哪里来了。”

然后,从天而降的果子如雹子……抬头看,树上的猴子吱吱直乐,抓耳挠腮。

算是欢迎他们的到来吧。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船,船上下来这么多人的猴子,在树上也很兴奋。

这是高兴看到他们的意思。

“这里是刘宋,可是……”几年后,从官府衙门出来的冯业,彻底死了心。

或者,最后留下与南宋陆游《示儿》仿佛的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公元1127年6月12日—公元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的其中一个时期,与北宋合称“两宋“。

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占领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南逃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时间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第三次“衣冠南渡”。

中间还有一次,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定都江宁府(南京),建立南唐。

天下大乱,中原政权和士族相随南逃。三次“衣冠南渡”,始于东晋,中有南唐,终于南宋。

突发奇想,不知这三次“衣冠南渡”,多少人下南洋乃至下西洋去了。

乱世中,身如柳絮,不由己,似浮萍,逐水流。人,也该存点念想:

活下来,活下去。

就算去了异国他乡,也能够扎根下来,茁壮成长。

一路顺风。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言归正传,北魏占北燕龙城旧地,太武皇帝拓跋焘又向高句丽征索冯弘。

高句丽不从。

太武皇帝欲兴兵高句丽,被臣下劝阻。

冯弘去了辽东后受到高句丽王的冷遇。高句丽先将其置于平郭(今辽宁盖州市西南),不久又迁徙到北丰(今辽宁瓦房店市)。

因冯弘在国之时,对高句丽多有轻辱。此时寄人篱下又混不拿自己当外人,还当是在北燕当君王了。

政刑赏罚,犹如其国。多有掣肘。

冯弘遂于刘宋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三月,遣使刘宋,请求南下归宋。

宋文帝遣使者王白驹、赵次兴等前往迎接。

高句丽王不想冯弘南下,遣将孙漱、高仇等杀冯弘于北丰,及其子孙十余人,上冯弘谥号为“昭成皇帝”。

王白驹等见状,即率所领七千余人掩击孙漱、高仇,斩高仇,生擒孙漱。

高句丽王又擒王白驹等人,送回刘宋。

至此,冯氏北燕政权在维持了二十八年之后,也最后灭亡。

但北燕王室却没因此灭亡。

而自古以来,皇帝是有皇帝的死法和安葬,上冯弘谥号为“昭成皇帝”。

后辽西王冯崇的长子入高句丽,以招魂的形式葬昭成皇帝冯弘于祖地长乐,神主迁入长乐冯氏家庙。

而京都平城的长乐冯氏昌黎郡王冯熙一支的家庙,也祀,从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的父亲燕宣皇帝冯安始。

【题外话:这些家庙族谱,我没有见过,但中国古代的大家族确实有这种记录自家血缘和人口的一种方式,可视作古代一种风俗。

这样的人家大多是人丁兴旺,需要这么来排一下长幼次序。祭祀、招魂等也是他们自家的一种信仰。但现在已经很少见,古代也不会让外人进去看的,现在也不会,这些都是自家关起门来做的。

所以,我这里与之有关的记载,都是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