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魏宫莲 > 第33章 洛州陶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边国仇池,还将继续于南北朝中间地带反复,有时投靠南朝宋,有时又偏袒北魏。

反复不定。一直到触怒隋朝建立者北周上柱国杨坚。

王族和百姓被迁走,被迁到王城附近,或者远离故地,余者四散。而太师府四小姐冯清此时便在北魏王城平城。

对她来说,眼下重要的事情则是太师府里有了骆驼。

说是这一年,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秋七月,龟兹国派来使者献上名贵骆驼七十头。

也就是,明驼。明驼,是北魏鲜卑民族文化传说中一种神骏灵异的骆驼。

它的出处,是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也就是女将,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出自北魏。而历代文学作品,则多以白骆驼为明驼意象。

魏晋以来,各游牧部族向内地迁移,并且继续以放牧牲畜作为其主要的生产方式。

也开始耕地种田。此时骆驼不仅可供驾乘,也可用于农耕,就跟南方常见的牛耕田仿佛。

骆驼力气不输给牛,又比马,性情温顺,便被内迁的胡人用于自家农耕。驴和骡子,则被拿去拉车和拉石磨。

北朝时,官方对骆驼等畜牧的合理养殖和规范管理,使其数量大幅增加。

养殖地逐渐由西北地区向中原转移,并州(今山西北部)已经出现了官方用来养殖骆驼的牧场。

《唐国史补》中记载,开元年间每天使用数十匹骆驼将御井中的水驮运至宫中。

除去官方养殖的骆驼外,唐代骆驼的“私牧”数目也很庞大,在山西长治王休泰墓中,骆驼俑与马俑、陶质生活用具一同随葬在陶屋旁。

这种随葬形式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体现出当时私人养殖骆驼的普遍性。

京城平城里,骆驼也不算稀罕物,京郊农耕,随处可见。还用它来载物,拉车,驼铃一路响叮当。

听上去,和南朝的牛铃也差不多,也能在指定的地方交易。市集有南来的商人用牛群来交换骆驼群,说是三头牛换两匹骆驼。

不换不换。要五头牛换三匹骆驼。顿了顿,他又伸出手指比划着,还得加上两头羊。

原来,还要用手比划着,现在龟兹人都会说中原汉人的话了。故而,龟兹国送来了北魏人偏爱的明驼,白骆驼。

这里,也就是龟兹国送来白骆驼七十匹,属于北魏时候的名贵骆驼。就像三国时期东吴送去曹魏的大象。

魏天子拓跋宏唤了宗亲去看。

太师府二少爷冯思政等一干尚了公主的魏宫驸马将军等,应诏附诗,五言诗。

驸马冯思政才华不显,泯然众人。几乎退到了角落里。回头,魏天子拓跋宏还是让人送了两对白骆驼去太师府。

博陵公主命人送了一对去公主府,府里的少爷小姐便得了消息。还有一对明驼,养在了马棚。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只是看看,看个新鲜。听说,洛州官窑上贡的陶马拔了头筹,神骏非凡,是要照着这批骆驼再烧制一批出来。

回赠龟池国。还有北魏肥马良驹,太师冯熙刚刚回了京城,又领命。

关于这批官窑烧制的陶骆驼。可参看,北魏司马金龙墓陶骆驼,栩栩如生。

此展品为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文物。座长17.8厘米,宽10.7厘米;骆驼宽29.5厘米,通高31.5厘米。

司马金龙是北魏重臣、西晋皇室后裔,官居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太和八年卒,葬于平城,谥琅琊康王。1965年于城东石家寨发现该墓。

骆驼昂首曲颈,目视前方,双峰高耸,器物高大雄健,呈站立状,宛若整装待发。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没准,就是北魏官窑里这一批烧制出来的。

且不说,北魏朝臣廷议回赠龟池等国礼物事宜。太师府三少爷冯宝业已经叫了府里马夫和裁缝,为他量身定制白骆驼的驼鞍。

隔日,她三哥冯宝业就骑着白骆驼出了门。

还叫人牵着另一头。

走在时年京师平城的大街上,就和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象差不多吧。只是那时的人,还没有想到大象原也是坐骑。

想的是它有多重了。三国时期,还没有人拿大象做坐骑。

但到了北魏,这时候的京师贵公子们想到了,神兽明驼,白骆驼就和白马一样嘛。

只是驼着背。骑骆驼,在他们看来,比骑马还稳当些。

走在京城长街上,回头率也破百,那叫一个引人瞩目。掷果盈车的南北朝时期。

与其说喜欢看美男子,不如说偏爱招摇过市的,追的就是个与众不同的稀罕物儿。

三国东吴的大象,是走水路运抵曹魏。码头上便都是人。而这时的龟兹国的骆驼,走的是丝绸之路。

进了京师平城,也有孩子一路跟着走。

“是明驼。”他们虽然是京城里长大的,也跟着看个稀罕。

“雪山上来的?看他们的帽子。”连龟兹人,看着也稀罕。

“把帽子给明驼戴了。”

他们哈哈地笑。来的龟兹人,是能听懂他们的话的。

不多时,太师府里也收到消息。而传到府上四小姐冯清的耳朵里,却是府上三少爷好事将近了。

“大少爷和二少爷都成了亲。”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丫鬟彩云在说,“原也是要准备三少爷的亲事。”

冯清也听说了,她三哥冯宝业命人送了匹白骆驼给长乐王王府。不消说,太师府其它少爷小姐都是看个稀罕。

太师府三少爷冯宝业则是看了稀罕,便从太师冯熙处讨要了去。长乐王王府觉得此物珍贵了,命人又将骆驼牵了回来。

恰好遇到太师和她三哥冯宝业。她三哥说,“正是珍贵,才送去府上的。”

让前来的人,很是高兴。而长乐王穆亮又邀了太师冯熙过府喝酒,居然当真商量起儿女的婚期来。

而这一年冬,似乎比往日里要冷些。许是因为太师冯熙回了京城,赶在下雪前,而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又得了一匹陶骆驼。

栩栩如生的。得了魏宫里的天子和朝臣的嘉许,但据冯太师跟门客说,提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

便也问了自己儿女几句。就像是,“这一批陶骆驼,不够神骏昂然?”

“眼睛不够明锐?”

“体态不够肥如?”

说得一众人都跑去看府上养着的白骆驼。

对照烧制而成的陶骆驼,指指点点的。

挑剔着。一旁还有随太师冯熙而来的官窑陶工。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不管那些,看着新得的陶骆驼,想的却是她三哥冯宝业也得了一匹,说是现在的东西有人收着了。

太和二年秋九月里,她的三嫂进了门。正是长乐王穆亮和中山公主的女儿穆氏,时年不过十一岁,如今跟着她母亲博陵公主管着太师府里的事情。

还有,自燕地乐浪王氏来的她的大嫂。府上乐浪王氏的内侄女。

年底,太师府里便又忙碌了起来。和以往一样,只要太师冯熙回了太师府,就要开始筹备年节。

过了十二月初八的腊日佛节,便又奔着除夕祭祖。

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的冬天,比往年里都冷。太师府四小姐冯清,猫在屋子里烤火。

门窗关起来。而天色总是阴沉,做什么都是无趣。冯清也没想到,彭城公主会让她的宫女出宫送了匹布帛给她。

她成亲,她还没特意送她礼物的。推拒来推拒去的,才知道彭城公主是因为撵了她出宫的事情。

这都过去多久了。冯清是真的一时没有想起来,而听她宫女的口吻,原是要寻个时候来看望她的。

可这一年,太师府上喜事连连,府上四小姐身体也结实得很。一点毛病没有。

所以,拖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说,彭城公主出嫁就在明年春三月。

是不可能再拖下去了。太师府四小姐冯清想到了,还是让丫鬟彩云收了。宫女临走的时候,也带上了那匹陶骆驼。

说是道贺。彭城公主要嫁人了。这一年的雪,也来地比往年里要早。冯清看着宫女身后,如柳絮般大了的雪。

也不由的,想起魏宫里的点点滴滴。雪如纸片似的被北风铰碎,没入房前屋后。

太师冯熙回府也比往日里早了些。而据回京复命的刺史州官说,这一年,有二十多个州镇发生水旱灾害。

民众饥苦。下诏开仓赈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