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是崔玉书不喜欢以前的那种相看方式,彼此互不了解就成亲,遇到好的,尚能相敬如宾,若是遇到不好的,他恐怕都不想回家了。

可他并未与女眷打过交道,这会儿说成亲之事,为时尚早。

“这事,还得顺其自然。”

“嗯,你不排斥就行。”

唐一璇点到即止。

表哥这么优秀,有眼睛的人都会看见的,只要表哥在京城崭露头角,只怕媒婆会把她家门槛踏破。

崔玉书迅速转移话题:“大燕月报虽发出去了,但要想知道各州府对待义务教育的态度,恐怕得等两三个月。”

唐一璇点头:“是啊,不过农业是重中之重,种植水稻与小麦的土壤与环境不同,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将最佳的种植方法普及全国,提高粮食产量。”

崔玉书安抚她:“别着急,如今施行摊丁入亩制,即使粮食产量还是老样子,老百姓只要肯开荒,就不会饿肚子了。”

“你听说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八个字吗?”

只要想贪,即便是摊丁入亩制也阻止不了那些贪婪的人,唐一璇眉头皱了下,缓缓开口:“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完善国家的法律,包括但不限于刑法、经济法、民商法等,法律是治国之利器,维持国家的秩序、利益与发展。”

“完善国家的法律?”崔玉书呼吸一紧,表妹的步子迈得太快了。

唐一璇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笑了声:“我不着急,完善法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急也没用。我只是先说出来,毕竟心里放太多的事,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对不对?”

崔玉书听出她言下之意,不禁好奇:“你还想做什么?”

那可就太多了。唐一璇心想。

她说:“教育与医疗,应当是老百姓填饱肚子后最重视的,教育可改换门庭,医疗可保全家身体健康,所以教育试点成功后,我希望医疗试点跟上脚步,总有一天大燕人民医院,老百姓医馆,会和新书院一样遍及所有州府。”

崔玉书张了张嘴,震惊过后是了然,有一种‘不愧是她’的感觉。

“你说得对,医疗和教育同样重要。”崔玉书想了想,建议道:“或许你可以去一趟太医院,即使他们不能去各地州府,也可以带一批学徒出来,由太医亲自教授的徒弟,在各个医院做主事,也有利于朝廷管理,你说呢?”

唐一璇对他竖起大拇指:“甚好。”

她还想请齐神医出马,如此太医院的太医也许会卖个薄面。

虽然皇上可以下令,但真心教导与被迫教导是有差别的,且一个人的医德很重要。

从废除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制开始,每逢大燕月报发放到各地州府衙门,所有知府都会在第一时间看报。

这次大燕月报上共有三篇文章提到义务教育,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两位当世大儒,以及一位内阁大臣,分量与价值足以引起重视。

述州城的知府看完后,把三个幕僚招来,让他们先看义务教育的文章。

“仔细看,看完说说你们的想法。”

知府大人躺在贵妃椅上,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如今朝廷的决策是一个比一个好,这算不算新皇登基三把火呢?不管怎么说,老百姓有福了。

第一个看完的幕僚说道:“大人,义务教育很好,建新书院也容易,就是衙门很难拿出一大笔银子负担所有学子的费用啊。”

师爷提议道:“大人,我们可以找商会会长帮忙。”

“短期或许会帮忙,但要长期负担,恐怕他也有心无力吧。”

知府大人适时开口:“我们是衙门,不是周扒皮。”不能让人一直出银子,且数额不小,否则他的脸得丢到京城去。

书房一下子安静下来。

直到第三个幕僚突然说:“大人,我听说北地清川县早就有免费的书院,生活费用由学子自行解决,若是解决不了,就与衙门签一份契书,毕业……也就是离开书院后,要为衙门免费做事,五年为期,期满恢复自由。”

所有人诧异之余,心生佩服。

师爷对知府大人道:“这是一个好办法,免费读书的机会已经给大家了,如果不愿意与衙门签契书,那就是他们自愿放弃读书的机会,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可是要建几家书院呢?述州城里就有十万人,下边还有九个县城,每个县又有村镇,光是书院,至少要保证一个县两家吧?”

这么多书院建起来,得花不少银子,幕僚齐齐看向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瞥了他们一眼,起身吩咐道:“既然义务教育这么好,那派人去通知各县的县令来一趟府城,大家一起过来商议解决方案吧。”

其他州府的知府如同述州城知府一样召集各县的县令商讨如何开展义务教育。

郦州城知府:“这都上了大燕月报,还是陶阁老写的文章,若是不积极响应,年底回京城述职,能有我好果子吃吗?”

戚州城知府:“先前朝廷鼓励百姓读书,现在推出‘义务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府城学子最多的书院虽只有两三百余人,但免费读书的消息传开,只怕再来十间书院也塞不下那些人,如此大的规模,朝廷应当会拨银子下来,我们只要按朝廷的吩咐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赤州城知府:“做,当然要做,其他州府有义务教育,我们没有,不但本官这张老脸丢尽,还会让真正会读书的好苗子流失,周而复始,本官这辈子都别想调去京城了。”

某边陲小县的包县令:“你们不觉得义务教育非常好吗?百姓为什么愚昧无知,因为他们不懂道理,没有文化,现在能够免费读书,哪怕每家每户只出一个读书人,只要一代又一代教育下去,何愁百姓不讲道理、生活不富裕?”

虽说地方官员积极配合的原因大不相同,但只要义务教育这颗种子能得以播下去,未来总会有所收获。

伟人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