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男爷们都是带着纸牌贴胡子,最热闹的是来回奔跑的小孩子们。

能听进去就少之又少。

“所以,用电安全还得宣传。”

周老四家的看了一会洋鬼子,稀奇得不行,不一会儿,家里又涌进了无数的人,只见周老二、周老三、周老四、周长青、周长山、周长林等主力军,连腿上的泥都没洗干净。

就全都从地里面跑了回来。

身后还都跟着自家的婆娘,来看热闹了。

一个个的都目光灼灼地看着周长柏,一时间,院子里都快站不下了。

苏静书低低地道:“不一样了!”

“是啊,不一样了。”周长柏也不得不感慨,自今日进村后,就感觉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原来三月开春,大队长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做开工动员,大家即使下地也是懒懒散散的。

全都等着队里分配的活,绝对没有人主动去干什么!

原来磨洋工的村民,自从土地包产到户,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土地打理的干净整洁的,就跟以前的自留地似的,只等种子到了就耕种。

地里刨了一遍又一遍,不等天黑都不舍得回家。

村民们不但活干完了,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多了起来,不少人都在琢磨去哪搞点钱回来。

经济发展,花枝镇提倡努力带活经济。

只发家致富各凭本事,听说去年小梁村已经出来一个万元户了,大梁村到底是慢了一步。

周长柏等人的回归,彻底改变了大梁村人的想法!

周家的几个兄弟,只周老四心思最活泛,想法也最多。

“大娃子,别的不说,四叔也没什么本事,只想跟着你挣点钱,也好让四妮和五妮也上个学什么的。”

站在身后的四妮、五妮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

其实周老四家不是拿不出两个女孩的学费,可是手上的钱毕竟有限,相比较女孩子的教育,自然男孩更重要一些。

两口子就想多攒点钱,留给儿子将来生活。

只是自今年以来,三妮即将高考,二妮不停地寄钱回来,周大妮光鲜亮丽。

周老四家的也开始着急了。

同样是女孩大妮嫁了个好男人,二妮去了部队,三妮考上大学将来前途无限。

现在他们家四妮十四岁了,早早就辍了学,五妮才上三年级,还断断续续的要去不去的。

大部分时间,两姐妹都在家里割猪草和带弟弟。

周老四这次不管媳妇说什么,也要把两个女儿都送去学校。

周老二,周老三也不傻,刚才路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周大娃发财回来了,他们都用殷切的目光看着这个大侄子。

说真的,从小到大,他们还真和这个调皮捣蛋的侄儿不亲。

要不是周老太的压制,估计他们连一口饭都不会给。

在不知不觉中,当年那个掏鸟窝的男孩长大了,也出息了。

俗话说得好,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一笔绝对写不出两个周字来,何况还有周老头和周老太老两口做牵扯。

周长柏也不来虚的,只轻轻地点了点头,却没有一次把话说死,不然让他们以为挣钱多容易呢。

“唉,二叔、三叔、四叔,这些年我在外面也是在卖苦力。”

这话一出,几个叔叔相互对视了一眼。

怎么的,他们都是不信的,自己侄儿有多痞他们是知道的。

三句话中,能有一句实话就不错了。

周长柏没管他们的神情,继续自顾自的说道:“我这次回来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就是想显摆显摆而已。”

说完,就朝着外国人点了点头。

这些年他在港口闯荡,两人可没少打交道,能稍稍入了樊光容的眼,可以说周长柏功不可没。

在港口嫁老外的人可不少呢。

麦克接收到好友的信号,不由得昂起了头道:“没错,周长柏是在给我打工的,他是个穷鬼。”

一席话说得,一屋子人都惊了。

他们的目光全都在看着这个洋鬼子,甚至周老二家的首先就惊呼出声,“他会说话!”

周老三,“废话,谁不会说话!”

之所以他们堂而皇之的找周长柏谈挣钱的事,不就是欺负洋鬼子听不懂人话么?

周老四家的忍不住的插嘴,“二嫂的意思是他会说我们华夏语言,好神奇啊!”

这时,周老太却不高兴了,狠狠瞪了一眼过去,刚刚洋鬼子竟然说她的大娃子是穷鬼,呸,他才是穷鬼。

樊光容捂唇轻笑出声。

感觉到自己表演过了,麦克轻咳一声掩饰了自己的尴尬,他礼貌地对着大家打招呼,“你们好,我叫麦克,是周长柏的老板。”

一口流利的华夏语,再次惊呆了所有的人。

“周长柏说大梁村有发展空间,太远了,太偏远了,你们也不行。”说完,便使劲的摇了摇头。

这几乎也是他的心里话,从港口过来。

嗯,先去了西市接了苏静书过来,加上杂七杂八的事,他们足足跑了七八天啊。

光是汽车一路奔驰,全都是凹凸不平的柏油路,狭窄、颠簸就像是搓衣板似的。

好不容易到了白水县,路况的糟糕程度更甚。

这路是人走的么?

到此,周家人那种热切挣钱的心,渐渐地冷却下来。

原先他们想着周老二、周老三、周老四全都跟着大侄子出去闯荡,对了还得带上周长青、周长山、周长林。

甚至,周老二家的想得更远。

等家里人跟着大娃子出去混两年,她家长青出息了,也开着黑色的小轿车回乡显摆。

他们一定要做大梁村前五的万元户。

现在这一盆冷水浇下来,一个个心里哇凉哇凉的。

原来不是周大娃发财了,他们就说嘛,一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连运输队的工作都卖掉了,听说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混。

也就是苏静书那个面团子拿捏不住男人,跟着东奔西跑。

还不知道娘家补贴了多少钱呢,估计上大学后工作,还要养这个男人。

想到这,一众人全都用怜悯的目光,看向这个为周大娃生养了三个孩子的知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