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嘶……”

所有的人才想起,几年前制定宪法时,刘恢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详细说明了为何要提高修宪门槛?为何要允许修宪?

提高门槛,自然是为了防止旧势力复辟,同时,要取得华夏上下的同意,那起码修宪是有利于华夏上下,而不是有利于个人。

允许修宪是担心制度过死,不利于国家发展和未来,因为谁也无从得知百年以后的华夏是什么样子?

襄平的街头小巷,到处都是议论的人群,华夏上下的宽松环境,允许并且提倡大家参与讨论国家政策。

正如郑玄曾经在报纸上指出:真理往往不怕批驳,只有歪理邪说才担心别人批驳,越批驳,社会才能进步,因为所有的人才能看到真相。

“你们如何看?”

“其他我无所谓,因为皇帝又不会给国家带来多大负担,反而能有平衡作用。

只要不走回头路,我就不担心。”一个中年人放下手中茶杯说道。

“你们这里可以随便讨论国家大事?”一位青年看到讨论的人群,实在不理解,这种话都能说?

“小兄弟,一看你就是中原来的。”

年轻人笑呵呵的说道,“何以见得?”

“除了你的口音明显不是襄平周边的。

更主要的是,你连华夏上下不以言论问罪都不知道?”

“大哥的意思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只要不是造谣,想说什么都可以。”

“你们刚才议论皇帝怎么回事?”年轻人鼓起勇气问道。

“这是华夏最新政策。”中年人把手里报纸递给了对方,华夏前后十年普及拼音和简体字,这让中原一些条件不差的家庭都能比较容易认识大部分字。

年轻人看完以后,“今后皇帝没什么权力了?”

“是啊,华夏从十年前就在强调分权,只有这样才不会独裁,一群人治国总比一个人治国英明得多。”

“是好是坏还得实践才知道。”一旁的一位中年人缓缓说道。

这种议论,在华夏上下到处都有。

“鸿豫,这种事情随他们去议论,何况,我所希望的报纸新闻机构,不是我刘恢和政府的传声筒和宣传机构,而是一个真正监督机构,监督所有拥有权力的人。”

听到刘恢的话,郗虑笑了笑,他是一个聪明人,明白刘恢话里的意思,那就是政府不需要这样为自己发声的机构,郗虑虽然心中疑虑重重,然而,他也清楚,想要解决几千年形成的一些官场文化,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才能解决,这个过程中,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尤为重要,只有真正把权力关在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公平正义才有机会实现,因为公平正义不是给予,而是一个正常社会原本最基本的东西,因为一直以来的王权和皇权文化,早已经偏离了方向。

“殿下,各个郡都有人在办报纸,我担心,一些人会利用报纸打击同行。”

“这正是找你来的原因之一,华夏百姓大会提出,各地办报我们可以不限制,然而,办报的主体人和公司,不能参与其他商业活动经营,同时,还得接受百姓大会、司法和整个社会监督,做不到这些,恐怕今后办报纸不能实现”。

这一点,刘恢也是支持的,想要百分百公平太难,不过,要尽量做到公平。

“报纸内容有严格限制吗?”郗虑问道。

“报纸内容同样要遵守华夏法律,不得做有损百姓的事情,刊登政令等是报纸应尽的责任。”

刘恢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如果不刊登政令,必然会丢失大量读者。

报纸最主要一点就是不能造谣,要实事求是。

同时,要敢于批评,而要拒绝拍马屁,表扬的事情那是百姓的事情,不是报纸的事情。

最后一点,那就是敢于揭露黑暗面,不涉底线,上至我刘恢,任何人都要接受监督。”

“殿下,这样一来,会不会过度苛责官员?”

“例如:一个太守,他已经获得了巨大资源和曝光度,这一点岂是百姓可比?如果我们不严格监督,不批判,久而久之,报纸上面全是赞美之词,这样的报纸要与不要有何区别?

时间一长,百姓会从内心厌恶这一切,那时追悔莫及,我们的官场需要追求青史留名的人来加入,不需要那些沽名钓誉之徒,更不需要那些贪赃枉法之辈。

只有这样,一些心存正义的人才会愿意加入进来。”

其实,这一切,刘恢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他明白一点,不去试试,永远不知道对错。

尤其是报纸,不能当成自己的工具,而是做成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从上到下形成规矩,法治才会形成,守法才会蔚然成风。

刘恢接着说道,“我多次说过,华夏现在也立法了,那就是你们只有政策制定和监督的权力,各个报社的财权、事权完全独立,这一点,何时都不能改变,同时,报纸生存靠他们自己,通过广告自负盈亏,华夏财政永远不会拿一分钱补贴任何一家报纸,拿人手软、吃人嘴短,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郗虑不断点头,华夏皇帝立宪制颁布以后,华夏上下议论纷纷,郗虑从内心深处担心,担心又回到朝廷那种一人决定天下命运的时代,进入华夏十年,他从内心喜欢这里的一切,尤其是这里的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没有一个人喜欢暗卫遍地,大兴文字狱的国家。

“殿下,除了中原十二州一部分地方报社还在建立,华夏其他地方,每个郡都至少有了一家报社。”

“鸿豫,大开言路,只要不造谣和诬陷,华夏上下欢迎所有人的谏言和批评。

季珪他们秘书中心,专门安排了一个人,收集大家建议,我们会郑重听取所有人的建议,只要有利于国家,我们都会听取。”

刘恢一直以来的胸怀格局,郗虑一点不怀疑,能够放弃权力的人实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