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 第124章 弄到书了,可……这也看不懂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弄到书了,可……这也看不懂啊

陈乔玉接过来一看,有七八本书,厚薄不同,类型也不同。

大致分为三类。

有一类是比较严肃的全国形势、政策。

有一类是比较专业的经济分析。

陈乔玉坐在小板凳上,认真皱眉翻阅着。

老实说……看不懂。

字儿她能认识个七七八八,但连在一起,说的都是啥啊?

她翻找到跟79-82年的相关部分,盯着书上的文字——

“改革开放是国家社会主义路线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

“提高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陈乔玉:“……”

能感觉到肯定是好事儿,不然现代也不会这么发达。

但这个的理解难度对她来说实在是超纲了。

全都认识,但全都不懂。

陈乔玉有些沮丧,她就初中文化,青杨现在也才刚上初中,估计靠他们姐弟俩是有点儿难理解了。

难怪每次县里、镇上下来啥政策,公社都要组织大队长去学习。

反复嚼烂了往下传。

合着本身的政策普通人根本就看不懂啊!

陈乔玉珍惜地把这两类书收起来。

虽然看不懂,大致知道是往好的方向变革就行,具体的等她以后再更了解现代的时候再钻研吧。

最让她感兴趣的还是第三类书。

这一类更偏向小说,或者自传。

像讲城里青年到农村又回城经历的《血色浪漫》,还有讲从农村慢慢混迹到城里的《我的父亲母亲》,和《大江大河》、《人世间》这样的跨越六七十到八九十年代的故事性书籍。

陈乔玉珍惜地翻看着,等看到里面写的大炕,写的煤炉子,写的一件衣服老大传给老二,老二传给老三,传到最后补丁摞补丁,都看不出来衣裳原来的样子……

她才觉得熟悉、通透。

她非常高兴地对韩爹爹韩婆婆说:“这些书太好了,尤其是这几本,对我很重要!”

太专业太尖端的东西她看不明白。

但这些书她能看明白,里面的主角卖扣子,她就想起来以前村里也有人去城里倒腾扣子。

里面的主角支了摊子卖馄饨——这不就跟她现在推着炉子卖烧饼一样吗?

她好好看看这些,就能看到里面的主角的经历。

什么样的事儿会有风险,什么样的事儿应该趁早干,抢占先机。

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指南啊!

陈乔玉高兴得不行,满院子溜达,恨不能帮韩爹爹韩婆婆把家里的活儿全干了。

可惜现在韩爹爹韩婆婆做饭都用上天然气了,不然她说什么都要帮他们打一院子的柴火靶子,捏一院子的煤球!

韩爹爹韩婆婆看着陈乔玉兴奋的样子,也乐得不行:“哎哟哎哟,快歇歇吧,转得我们眼睛都晕啦!”

陈乔玉激动得难以自抑:“真没有什么活儿我能干吗?我现在特别想干活!”

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韩爹爹韩婆婆笑道:“得,你来帮忙揉面擀面吧,今天在家吃顿手擀杂酱面!”

“好嘞!”

陈乔玉撸起袖子,洗干净手就接过韩婆婆手里的面团,使劲儿揉了起来。

她现在力气根本使不完!

陈乔玉在韩爹爹韩婆婆家吃一顿香喷喷的炸酱面,顺便也把韩婆婆的炸酱配方学到了。

韩婆婆说:“也就你这孩子好学了,我家里那几个,没一个愿意学的。”

“成天嚷嚷着什么上街哪儿买不着面啊,还能点外卖。”

“这都是没过过苦日子的,哪里知道我们年轻时候,有这么一门手艺,说亲都好说,还能支个摊子赚点儿辛苦钱。”

老人诉说着自己的往事,陈乔玉乖巧点头。

她可太同意老人的说法了。

有这门手艺,去哪儿都不怕没饭吃。

走的时候,陈乔玉把那几本理解难度高的书留在了韩爹爹韩婆婆家:“我以后来的时候再看,成吗?”

这些书里面写的东西太严肃,陈乔玉不敢带回七零。

韩爹爹韩婆婆欣然同意:“那可太好了!”

两个老人平时孤零零的,互相作伴。

有个年轻晚辈时不常地来坐坐、看看,他们求之不得。

陈乔玉笑了:“谢谢韩爹爹韩婆婆!”

她揣着书本,又去菜市场逛了逛。

她在菜市场门口的老婆婆那里买了两小堆绿叶蔬菜。

这天气,七零那边除了大白菜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叶子菜了。

成天吃白菜萝卜,吃得人都带着一股萝卜味儿。

两小堆绿叶蔬菜花了八块钱,足够她跟青杨吃两三天的了。

然后又买了一点筒骨、大骨头,这种筒骨没什么肉,价钱便宜。

但陈乔玉买回去之后就可以放瓦罐里一直煨着。

也不用另外烧柴火,就做饭炒菜的时候顺便煨着。

一天下来,也是香浓雪白的筒骨汤。

有时候青杨晚上放学回来,带着一身的风霜,用骨头汤下碗面条,那就是最美的了。

而且也不知道是吃肉蛋多了,还是喝骨头汤多了,之前青杨总喊腿疼,晚上睡觉抽筋,现在也不喊了。

这小半年好吃好喝的,加上天天上学放学跑山路,活动量大了,个子明显蹿了一截。

得亏他们姐弟俩的衣服都是新买新改的,不然旧衣服肯定都短了。

筒骨大骨花了三十八。

陈乔玉买的多,但是不怕浪费。

她跟青杨能把骨头上面带的一点点肉,跟缝隙里的软骨韧带,还有骨头里面的骨髓都吃得干干净净。

剩下的光溜溜的大骨头,还能送去大舅家。

晒干了磨成粉,掺到小鸡的饲料里,就是补钙补啥微量元素的骨粉了。

最后陈乔玉去门面房的粮油副食店里转了一圈,买了一袋红油火锅底料。

她在周晓玲家已经吃过好几回麻辣烫了,还吃过自助火锅。

但青杨可还没吃过呢。

买一包带回去,改天掰一小块儿下来,煮汤煮菜都好吃。

陈乔玉拿着火锅底料到前面柜台结账,却不见老板。

“老板?老板?”

陈乔玉四下喊了几声,突然,柜台底下传来一阵响动。

而后,副食店老板艰难地从柜台底下钻出来,满头满脸的灰尘,浑身还散发着一股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