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透明的一分钱一颗,三花彩的三分钱两颗。

陈青杨犹豫了半天,买了三毛钱的。

透明的和三花彩的各十二颗。

又买了一斤桃酥,八角五分钱,加粮票。

一筒油纸包着的圆饼干,说是牛奶味儿的,要一块二一筒。

陈青杨有些舍不得,陈乔玉看见了,就说:“看着挺好吃的。”

陈青杨一听,立刻不犹豫了:“那咱买。”

陈乔玉笑了,青杨啊青杨。

陈乔玉没再问青杨,自己又挑了一斤糖麻花,一斤水果糖,一包奶糖,还是大白兔的。

这个牌子在现代她也见过,可以说是老牌子了。

另外还买了三个陀螺和竹蜻蜓,看得陈青杨着急,扒拉着她的手想要制止:“买这个干嘛?我们自己就能做!”

陈乔玉可不听他的:“没多少钱,难得来一次供销社,买就买了。”

青杨心疼得直抽抽。

他就不该说想来供销社买东西的!

他姐这大手大脚的!

但是吧……孩子就是孩子。

虽然买的时候心痛,但是拎着大包小包从供销社出来,陈乔玉剥了一颗奶糖塞进他嘴里的时候,他瞬间就什么都忘了。

“姐,这糖真甜!”陈青杨含着糖,吸溜着口水含糊说道。

陈乔玉也剥了一颗给自己:“是啊,真好吃。”

以前是真想吃。

现在是天天吃。

多好的日子啊。

回去要经过镇子口的小吃街,陈乔玉也没小气,买了一溜东西。

老三家就不说了,包子买了一兜子。

后面来的有一家卖炒货的,味道还行,陈乔玉把瓜子花生蚕豆豌豆啥的都买了一两斤。

因着都是一起摆摊的熟人,人家给便宜了,加起来也没花两块钱,能吃一整个春节了。

这是传统习俗,陈青杨倒是没拦着。

姐弟俩大包小包地回了村,路上遇到同村的人,都羡慕得不行。

都说:“乔玉跟支书家的英子,还有张永华两口子在镇上可挣不老少钱了!”

“那烧饼素的都要一角钱!”

“看这回可是挣着了,能还上买屋的钱了?”

“那肯定能了,我瞅着张永华他老娘都穿新棉衣了!”

陈乔玉这回也不装了,叫青杨抓瓜子花生糖给村邻吃。

村里人不能说都是好人,但是大部分看到他们孤儿般的两姐弟,也是多有照应。

陈乔玉离不开老宅,就离不开这群村邻。

只要不是像陈良姚金花那样丧尽天良的人,她都乐意交好。

从79年8月,到80年1月,差不多也做了卖了半年烧饼了,是可以说挣了点儿钱。

毕竟不能一直这么穷哈哈地过下去吧。

陈青杨给来老宅院里的人都抓了一把炒货,老人跟孩子再另加一粒糖。

没了牙的老人用牙床嚼吧着奶糖,努力吸溜着甜滋滋的奶糖水儿,又难受又高兴。

“好吃哩!”

“真甜啊,奶香奶香的。”

“我儿从部队寄过来一回,就给我两个小孙孙小孙女吃了,我就闻了闻糖纸味儿。”

大家坐在陈家老宅的院子里,看了一圈,见到堂屋中间还放着木盆跟塑料桶,接屋顶漏下来的雨水、雪水。

就好心提醒道:“乔玉,你家这屋顶要修修了,雨水这么从上面渗下来,房梁木都要朽了。”

陈乔玉抬头看了看,露出一个囊中羞涩的微笑:“不行啊,要供青杨念书,今年能把老宅的债还完就不错了,还得攒钱找青楠呢。”

村里人都知道青楠乔丽的事儿,闻言不由得点点头:“也是,你们姐弟俩难啊。”

原本有些嫉妒陈乔玉他们在镇上卖烧饼的人,听她口口声声说难,又看到老宅的破屋顶跟坍塌的猪圈什么的,顿时心里舒坦了。

也对,两斤瓜子半斤糖的,谁家买不起啊?

过日子关键还是看有没有欠债。

陈乔玉跟陈青杨这条件,有的是难呢!

再看看老宅这破旧模样,也没啥值得叨叨值得抢的。

三十块钱买这破屋?

谁愿意啊。

光修好都不知道得几个三十块了。

大家在陈乔玉家里坐了一会儿,吃了陈乔玉不少瓜子糖了,听陈乔玉姐弟诉了一通苦,终于心满意足了。

“没事儿啊,没事儿,日子都是这么过过来的。”

“回头有啥事儿就喊大家伙儿的,大家伙儿给你们帮忙!”

陈乔玉跟陈青杨把人送走,脸上还挂着感激的笑容:“多谢大爷大娘婶婶伯伯了。”

等人都走了,两人把院子门一关,相视一笑,彼此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同样的东西——装穷,真有趣。

陈乔玉是故意的。

之前她只是简单的补了窗户的玻璃,因为天冷了风大,实在是冷。

但是其他的她都没动了。

这回叫村里人看看——看看他们还是一样的穷,村里人就高兴了。

等他们看过之后,陈乔玉再把家里都修缮一遍,外面惨,里面光。

关上门,青杨回去把初一的课本试卷复习资料跟笔记都整理了一下。

二牛还没上中学,大牛没考上镇上的中学,现在是去大芦沟村上学的。

村子跟村子也是不同的。

像大芦沟村有自己的砖窑厂,村里修了路,还有中学、小学。

姚家村没大路沟富裕,小学只有一半。

一半的意思是就能上到三年级,四年级之后就得去大芦沟村上了。

因为村里只有一个老师,只能教一二三年级。

青杨跟大牛三年级之后就是在大芦沟村读的书,青杨还行,考去镇上了。

大牛就留在了大芦沟村上初中。

但大芦沟村的学校教的不好,上学上到一半去帮他们村打谷子的事儿都常有。

大牛家里着急,早早就跟青杨乔玉商量着,放假了叫青杨把作业笔记借给大牛复习。

虽然大牛并不乐意。

趁着青杨去找大牛了,陈乔玉揣上鸡蛋,挪开灶台上沉沉的木案板,去了现代。

身上就剩九百五十多了。

有点心慌。

她在七零的钱都差不多九百多了——从陈良姚金花那里找出来的,还有她陆陆续续攒的、换的。

对比之下,现代的九百多肯定就不够看了。

但另一方面来说,现代的九百多又能买到不少七零没有的东西。

陈乔玉一路上脑子里就不停地打着转转。

长期在两个时空穿梭,人还真有些混乱。

她下山之后先去看望了韩爹爹韩婆婆。

进入腊月之后,韩爹爹韩婆婆也不出摊了。

天寒地冻的,路上还滑,再摔一跤有点儿受不了。

陈乔玉敲了敲门,韩婆婆来开的门,见到陈乔玉,可高兴了。

“我跟你韩爹爹正说起你呢!”

韩婆婆把陈乔玉迎进来。

一进屋,陈乔玉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暖意。

“好暖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