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 第550章 没想到啊,竟然还是熟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0章 没想到啊,竟然还是熟人

小夫妻闻言一愣,旋即苦笑。

“这已经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其他的……我们也没钱啊。”

果树的成长期长,前面投入的本金也多。

现在还不知道收益如何,压力十分之大。

集贸市场这个小店铺,已经是他们能力范围内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要不是实在想把这么好的瓜给卖出去,我们可能连这个铺子都不打算租了。”

小夫妻囊中羞涩,租金都是借的。

陈乔玉摇摇头说:“但你们这样可能不太行,枫桥镇就这么大,十里八乡虽然人不少,但大家都是一样种田的。”

“如果说你们的无籽瓜价钱不贵,那大家或许还舍得花钱买来吃。”

“但要是价钱比正常西瓜贵不少,人家哪舍得?”

现在愿意为了“不吐籽”这点小问题,花大价钱的人,还是太少了。

小夫妻一听陈乔玉也这么说,顿时就更加萎靡了。

“那怎么办……我们之前也想过,但是家里抽中的山地确实种不了什么庄稼。”

“种的果树也还没结果,今年能收获这些西瓜,已经是不容易了。”

山地要是跟别的土地比起来,种瓜的优势也没多大。

秦山和王燕只能尽可能地另辟蹊径去种无籽瓜,希望能够打开小众市场。

不然,西瓜种在山上,花费的人力物力,包括灌溉、收获,都比人家要多、要难。

要是种普通西瓜,哪里比得过别人?

陈乔玉看看管理处的主任,主任垮着脸,嘀咕了一句:“你这真是……把我也拖下水了。”

要是不知道这事儿,也就不用管了。

但现在知道了,好像不管不合适了。

主任想了想,说:“我们每年要接待不少上级领导,还会代表镇里参加一些县里市里的展销会。”

“你这个西瓜要是品种真不错,那回头展销会的时候我带上你们,不过,去了展销会之后卖得怎么样,还得靠你们自己。”

秦山跟王燕一听,顿时又惊又喜。

没想到枫桥镇集贸市场的主任这么好说话,比他们镇上的恶霸好多了。

就冲这点,他们也不后悔来枫桥镇做生意。

有了主任这句话,秦山跟王燕也不是呆子,赶紧把刚才带过来想跟陈乔玉求情的水果给拿了出来。

“甜瓜还没下来,这是我们种的西瓜,都是无籽的,有两个品种,一个味道好些,但皮薄又脆,运输上没那么方便。”

“另外一个品种味道稍微淡点儿,但是胜在皮厚,方便运输,我们准备在价钱上让让,反正先把今年的化肥钱和灌溉钱还上,撑上三年就好了。”

秦山一边说,一边就把瓜给捶开了,掰了两块最大最红的给陈乔玉和主任尝。

剩下的则送去旁边了。

陈乔玉咬了一口西瓜,虽然没有冰过,但是西瓜天然的香甜清凉,依旧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

“你这西瓜确实不错啊,皮薄瓤甜,又脆又多汁,是比咱们本地西瓜好吃一些。”

陈乔玉由衷夸赞道。

王燕听到这话,高兴不已,热情又憨厚地让陈乔玉再吃一块。

“家里还有好多呢!这个品种要是真不好,我们也不会花这么大力气种的。”

“种苗都是专门找专家要的。”

陈乔玉一边啃着瓜,一边好奇道:“你们认识西瓜方面的专家吗?”

现在农村承包土地,第一重要的是胆量,毕竟现在算是个只要自己干,干啥都比大锅饭挣得多的环境。

第二重要的就是方向。

而这个方向,对于主要依赖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的农村人来说,就是依靠专家。

哪个公社、大队能请到种植养殖方面的专家,就等于是请来了聚宝盆。

该说不说,陈乔玉现在挣钱,靠的也是这个。

只不过她的专家是现代丰富且便于获取的知识罢了。

秦山跟王燕听到陈乔玉这么问,还挺自豪的。

“是的,我们认识一个农业方面的专家,如果不是他,我们也不敢这么笃定地种果树。”

秦山说道:“就是那个专家给了我们不少建议,说他们虽然不能预测市场的走向,但改良的果树品种肯定口感和产量上要比以前的老品种好得多。”

“他这样说了,甚至还帮我们垫付了种苗钱,我们才能把这山林给包下来的。”

陈乔玉听着总觉得有点儿熟悉,忍不住问道:“你们认识的这个专家……姓什么啊?”

秦山王燕刚想说话呢,就听到陈乔玉的下半句了——

“不会是姓钟吧?”

“嗯?陈老板你怎么知道?”

秦山和王燕大为惊讶。

陈乔玉也很意外:“是钟斯年吗?”

“是啊,陈老板你认识钟专家?”

陡然听到钟斯年的消息,还一跃成为专家,陈乔玉有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此时王燕也反应过来了,她一拍秦山:“哎呀,不说我都忘了,之前钟知青不是在枫桥镇插队吗?”

秦山挠了挠头:“这也太巧了,就算是一个镇的,也不一定认识啊。”

陈乔玉此时已经忍不住笑了:“岂止是一个镇的啊,他还是去我们队插队的,而且还住的我二大爷家的老屋!”

好久都没有钟斯年的消息了,陈乔玉听到他现在已经是“专家”了,也挺为钟斯年高兴的。

毕竟钟斯年在枫桥镇就搞了好多年的试验田,只是一直沉默寡言,很少跟村里交流实验结果。

一直到走之前,陈乔玉也只知道钟斯年弄的大棚效果不错。

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进展了。

现在见他果真在农业方面有所成就,陈乔玉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在她跟青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钟斯年的黑脸寡言,还是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庇护和便利的。

两边一对口供,这才知道,原来钟斯年当年在枫桥镇并不只是山上那一块试验田。

他还去了周遭不少地方,选取了一些试点田地,跟一些农户有联系。

但因为当时知识青年的限制,他也没能经常去,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枫桥镇。

后来他回城了,但跟这些农户还有联系。

去年大家陆续开始承包,有不少人就联系上了钟斯年。

钟斯年这个人虽然不爱说话,但心肠还是可以的。

他给了农户们一些建议,像秦山王燕这样愿意配合他做实验的,尝试新品种的,他还会给予更多帮助。

秦山跟王燕的一部分果树品种,还有这次的无籽瓜的种苗,就是钟斯年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