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青杨要去镇上找塑料膜,要是枫桥镇找不到,还得去别的镇,或者县里找。

不然要是再刮风下雪,大棚塌掉的部分只会越来越严重。

陈乔玉趁机把余小姨也给支出去了。

余小姨本来还没答应的,她看到陈乔玉昨天买回来的那么多肉了,生肉肯定是不能这么放的,要熬成猪油、做成肉丝肉片,要么腌起来,要么过油防止肉坏掉……

就陈乔玉买的那么多肉,收拾起来也不是个简单功夫。

余小姨怕肉坏了,想早点儿收拾出来。

但陈乔玉却说不急:“晚上弄也来得及,小姨你上镇上帮忙买点儿过年的东西,我跟青杨不会弄,家里还缺好多东西呢。”

余小姨听见这话,也赶紧四下检查起来了。

等被陈乔玉忽悠上拖拉机,跟青杨一块儿去镇上之后,才想起来:“哎不是,到底缺啥啊?”

缺啥不能在仓库里拿吗?

大不了她出钱啊。

但人都已经上了拖拉机,只能跟着去了。

人的购物欲是不会消失的,就算没有,想想也就有了,总能创造出来的。

余小姨陪着青杨在镇上跑了几个地方,都没有买到塑料膜,青杨跟大牛一块儿决定去县城看看。

余小姨不放心,于是也临时跟着去了。

至于陈乔玉,就利用这时间,把最后一批鸡和鸡蛋都送去了现代,跟周姐和晓玲吃了一顿午饭,开开心心回家了。

……

青杨、大牛,还有辉子,带着余小姨在县城到处跑。

大过年的,就是做生意的也关门了。

去农机站倒是还开着门,但是人家说没有这个,塑料膜现在用的不多,得找专门的路子才买得到。

好在青杨之前通过乔玉,知道县城东郊有一个化工厂生产塑料膜,想来想去,只能去那儿找找看了。

几个人跑了大半天了,到东郊的时候都下午两点了。

辉子冻得直跺脚:“早知道就不为了好看穿球鞋出来了,穿个靴子多好,我现在感觉我脚底都冻麻了。”

大牛也裹了裹身上的棉衣,他倒是还好,不那么冷,但也饿了。

青杨见状,就叫他们找个地方等:“我自己去就行了,你们找个吃东西的地方,吃点儿热乎的。”

大牛跟辉子那都是跟青杨一块儿长大的哥们儿,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让青杨一个人去。

两人一个吸了吸鼻子,一个把裤腰带给再系紧一点,说:“那哪儿行,说了一起来的,就一起来。”

大牛还说:“再说了,你平时上课,大棚都是我们照看的,塑料膜买不上,我们比你还着急。”

青杨嘿嘿一笑,看着不远处的厂门口,说:“那咱们就去?”

余小姨也没想到三个十几岁的少年娃娃就这么大胆,敢直接进人家厂里跟人家谈生意。

她有点担心:“人家会搭理你们吗?”

她自个儿倒是也能上,但是在覃家待了那么几年,余小姨的自信也被消磨了。

她今天出门,还没有几个孩子能干,也就是陪着孩子们罢了,但这些事儿,她还真没大牛他们厉害。

青杨笑道:“应该能搭理吧,咱们是来买东西的,怕什么?”

辉子也说:“就是!咱们是来给他们送钱的,钱都送到门上了,难道还不要啊?”

只有大牛不太相信:“人家厂子做的都是大生意,未必会搭理咱们。”

但大牛同样觉得:“不管搭理不搭理,咱们都去试试。”

余小姨听见几个孩子这么商量事儿,一面觉得有些太胡闹了,一面,又觉得有些佩服。

青杨见余小姨有些紧张,就放缓语气说:“小姨,要不你在外面等我们吧?成不成的,我们估计一会儿也就出来了。”

余小姨心里还真有点儿想留在外面。

覃家明就是在厂里上班的,刚结婚的时候余小姨还满怀憧憬,也问过覃家明厂里的事儿。

但覃家明总是语气冷淡,到后来,就直说余小姨一个村姑懂什么,也总是借口厂里有事加班,十天半个月的不回来。

余小姨因为覃家明的事儿,对厂子还是有些畏惧的。

但面对青杨的关心,余小姨咬了咬牙,还是道:“就我一个大人,我怎么能叫你们进去,我在外面等着。”

人被逼到绝境上,都会被迫成长的。

虽然现在还远算不上绝境,但对孩子们的爱护,让余小姨鼓起勇气跟青杨他们一块儿往厂门口的门房去了。

每个厂子的门房里都会有人,小厂一般是老头,大厂就有自己的保卫科。

青杨上前跟门房里的人交涉:“大哥,我们是枫桥镇公社姚家村生产队的,想找你们厂子问问塑料膜的事儿,不知道得找谁?”

门房里头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态度不冷不热的:“有介绍信吗?”

青杨摇摇头:“没有,我们是自个儿弄的,不是集体的。”

男人就皱了皱眉:“那不行,你们当厂子是过家家玩儿呢?快回去。”

男人一看青杨他们几个毛头小子,就觉得不靠谱。

青杨也是有口难言,塑料膜是肯定要买的,但也确实是私人不是集体的……说到底,他买也买不了多少。

但青杨还是不气馁,在随身的挎包里掏来掏去,最后也只掏出了一把奶糖。

“大哥,麻烦你通融通融,看看厂子里有没有人家大买卖剩下来的余料,我们不要多,三米五米的,能凑个三十米就行。”

门房里的保卫科男人见青杨年纪小小,倒是挺会来事儿的,嗤笑了一下,把奶糖推出来:“小子,咱们男人可不吃这个,这不是你们奶娃娃来的地方。”

青杨执意递进去:“大哥,你不吃,你家里总有亲戚吧?马上过年了,这奶糖就是放在果盘里,也是个意思,我们就是求个信儿,让您帮忙引荐引荐,要是不行,我们肯定也不多打扰。”

青杨常听陈乔玉和穗华莲莲她们说起在外面跑业务的事儿,知道遇到冷门子也常见。

做生意,就不能把自个儿放得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