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119章 求贤若渴广揽人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十天充分周密的准备,皇子百天贺喜于九月九日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太后的慈德宫隆重举行。

由杨光华主持的筹备会议结束之后,梁师成担心自己操办这么大的活动没有把握,就专门请教了杨震。杨震给他说:“虽然开会是那样定的,但是咱们可得把准皇上的脉。咱们的皇上登基以后,一直是太后在主政,到现在亲政还不满三个月,迫切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大型活动来展示一下皇家风范,激励一下人心,提振一下士气,也提升一下皇上的声威。所以呀,地点可以选择后宫,具体在哪个宫里办,必须让太后来定。其他的都应该由朝廷来承办,而不是简单地当做皇家的事情来办。要是真的当作皇家的事来办,气场和格局就小了,声势和影响也弱了,而皇家的风范和皇上的声威也就显不出什么了。”

听了杨震这一番话,梁师成顿然醒悟,就按杨震说的,把这样一次原本只是为一个孩童贺喜百天的喜庆活动,搞成了朝廷的一项大型盛事。

似乎徽宗跟老天爷有缘,老天爷格外照顾徽宗和他的长子,九月九这天,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幽幽的菊花香味随着轻柔的秋风溢满了整个皇宫,金灿灿的阳光毫无保留地照射在每一个人身上,特别是太后和她抱着的皇孙,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倍有精神,分外动人。

前来贺喜的,不仅有朝廷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地方各州府派来的代表,友好邻邦辽国还派出了专门的使臣,带着礼物前来贺喜。李清臣专门把礼部富有这方面经验的侍郎胡启发派去做梁师成的助手。整个活动可谓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喜气洋洋。从午时一刻开始,一直到晚上亥时三刻方才结束。徽宗对这项盛事非常满意,也非常高兴,非常兴奋,从活动一开场,一直到晚上御街上放起焰火,他从头至尾一直兴致勃勃,没有半点的疲态。太后也特别满意,直说“好,真好,让人高兴啊!”

这项盛事过后,徽宗专门在大庆殿举行了记功颁奖仪式。因杨光华是皇上亲自任命的总主持,所以徽宗就把这个第一功劳记到了杨光华身上,梁师成为第二功臣,其他参与活动组织的人,也都被皇上记了功颁了奖。奖金全是一色的铜钱。而这些奖金,一分不少都由杨震从户部支付。

当杨光华从徽宗手上接过一袋六十六贯的铜钱、看着梁师成等人陆续从徽宗手上接过奖金时,“好大喜功”“大手大脚”“爱慕虚荣”几个词汇便从脑海里钻了出来,清清楚楚地写在徽宗的脑门上。

徽宗在记功颁奖仪式上专门讲了话:“大家兢兢业业,奋发作为,把这次皇子百天贺喜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既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又充满诗意蕴含丰富,非常感谢大家!眼下,大宋王朝正处在向新的繁盛时代奋进的起点上,只要大家象举办这次活动一样勤奋扎实工作,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大宋江山就会更加稳固,大宋山河一定更加壮美。努力吧,一个新的时代正敞开怀抱迎接我们!”

这一番讲话,是杨光华事先为徽宗起草后,徽宗背下来的。原稿文字要比徽宗现场讲的长一倍以上,不知是徽宗忘记了、还是有意删掉了一些,徽宗只讲了这几句。但显然,这几句很富有鼓动性,也有激情,杨光华跟其他参加仪式的人一样,既有奖金,又受到徽宗的激励,情绪高涨得近乎热血沸腾,掌声经久不息。

自从章惇被贬、章惇的余党被清理后,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府提拔了一批新官员,充实了新生力量,补充了新鲜血液,官员的队伍面貌一新,精神状态也令人振奋。而徽宗在记功颁奖仪式的简短讲话传到各地后,又为这种良好的政治环境添了把柴、浇了壶油,举国上下,出现了罕见的激昂奋进、红红火火的局面。

曾布上奏章说:“陛下亲政之初,所有的举措无不深合人望,尤其是韩忠彦等被任命一事,朝野无不称颂圣德”。

其实,像曾布这样,为徽宗唱赞歌的大有人在,杨光华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份此类奏章。徽宗看着这些奏章,心里着实高兴。他非常庆幸,为自己能够慧眼识珠,顶住章惇的压力,及时把韩忠彦提拔上来感到自豪。尤其是韩忠彦确实没有让徽宗失望,他不但为人厚道,性格宽厚,品行端正,而且做事严谨认真稳当,特别是他提出的“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戒用兵”,这四项主张非常符合当朝实际。徽宗和杨光华曾经专门研究过这四句话。两人都认为,韩忠彦的战略思维非同一般,虽然看上去这个人有点儿绵, 跟章惇相比魄力不足威严不够,但实际上做起事来却是绵里藏针的。

“这样的人物多几个,重振大宋辉煌的步子就能更快一些。”徽宗感叹道。

杨光华接应道:“有,咱大宋不缺人才,我通过研究官员队伍建设,发现了不少呢。”

徽宗一听,居然还有,马上问道:“是谁?快给我说说,把他召来呀。”这话,大有求贤若渴的味道。

杨光华回道:“东坡先生,您很熟悉了,不用多说。范纯仁,也是不可多得的贤才。”

“对呀!范纯仁,不就是先帝朝第一个宰相?也是名臣范仲淹的三小子。”徽宗一拍大腿,高兴地说。

“正是。只不过,这老先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两眼都已经失明了。很可惜呀,没法用了。”杨光华解释。

徽宗一听,说道:“哎,这有什么?可以请他来为朝廷出主意,出点子嘛,又不让他干体力活。至于年龄,我说不让他退,他就可以继续干嘛,这个不用担心。抓紧请他来,我要专门请这些能人先贤,搭建一个顾问班子,为朝廷当参谋当顾问。噢,不过,他们可代替不了你,别担心哦。”

其实,徽宗即便不这样解释,杨光华也没有这种担心和顾虑。他知道,徽宗要请的这些顾问,跟他的角色及在皇上心中的分量是不可等同的,也是无法替代的。他鼓动徽宗

以搜罗人才、亲近贤臣为名招揽贤能人物的目的,是为蔡京回朝铺路。

我们先来看范纯仁。因受到章惇之流的迫害,范纯仁被贬往广东岭南。当时他已经双目失明,瘦骨嶙峋,而岭南气候恶劣,常年潮湿,导致他身体状况不断恶化,历经多次被贬之后,最后安置在湖南永州。正当他深感年老体衰,今生已休、来世未卜之际,由徽宗帝派出的特使前来慰问,并转达了皇上要启复他的意思。这老爷子的心情可想而知了。当即面北叩首,对徽宗千恩万谢、感激涕零。在范纯仁从永州赴邓州的途中,徽宗又派出特使问候,并向他传达皇上圣旨:拜他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乙宫使。范纯仁哆嗦着双手接过圣旨,眼看不到文字,就用两手仔细地摸,用鼻子凑近了闻,好象这样就能看出每一个字一样。时隔两天,徽宗又派出特使为他送去了茶药,并催促他快点入朝觐见。虽然范纯仁入朝后,风烛残年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只得请求归养林泉,但徽宗这种吐哺握发、求贤若渴的举动,受到朝野广泛赞誉。

范纯仁归养后,徽宗正要下旨召苏轼回朝任职,却接到苏轼请求在常州定居的申请奏章。奏章中说,因被贬海南几年的生活,身心倍受折磨,已无力回朝尽职,恭请圣上给予批准为盼。徽宗又是一阵唏嘘,对杨光华感叹道:“可惜呀,两位才德俱佳的贤能人士,都不能为我所用,唉,真可惜!”

杨光华便接口道:“俗话不是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吗?其实,象范苏这样的能臣贤者还能找到。这不,我就又找到了两位。只是我不敢说。”

“哎,为啥不敢说?你在我跟前,说啥都行。谁最了解你?谁跟你最知己最投缘?朕呀!说吧,是谁?”徽宗很是诚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