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回来了!”

高大的汉血马,站在东京北门外的高坡上。骑在马上的高俅,昂首挺胸志得意满,俯瞰着夕阳下莽莽苍苍的汴梁城,发出了这无声却有力的呼喊。这一声呼喊,既有凯旋而归的自豪,也有游子归来的激动,更有结束过去、重启人生的无限憧憬和满腔热望。

两年前,徽宗亲自安排,由枢密院一位中级军官陪同,高俅从京城来到驻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当时叫经略安抚使都督府。

谁都知道,高俅是徽宗最好的球友,也是最喜欢的小跟班,没有之一。既然这样,皇上怎么舍得让他去边关当兵呢?

说起来,徽宗这样安排,实属无奈。刚当皇帝时,徽宗每天上朝,除了身后帘子里面的太后,放眼望去,大堂上一个个颤颤悠悠的乌纱帽下、那各色脑袋,除了见过一次的章惇,其他全不认识。也难怪呀,他作为一个艺术王爷、一个从不关心朝政、从不过问政治、也从没想过当皇帝的玩乐型王爷,又怎么认得这些官员,怎么能跟这些官僚们熟识呢?

第一次上朝时,面对这么多表情严肃、威风凛凛、道貌岸然的陌生面孔,他竟有些害怕,从头到尾一直大喘气,好歹等到散朝,他居然出了通身大汗。

因此,他就想:看来,这朝堂上,必须得有自己的人才行。当时王府那些人,杨震原是王府大管家,张大山原是王府侍卫队长,跟着皇上到了皇宫,摇身一变,就都成了朝廷的官员,虽说算不上达官显贵,毕竟是朝廷命官了。唯独高俅,原本就只是端王爷的球友加小亲随,王爷当了皇帝,没有那么多时间玩耍了,他反倒成了闲人加小混混。而皇上呢,满朝文武没个自己认识的,当然就想把高俅提拔成朝廷命官。可提拔官员这事,他不知道怎么办,便把想法说给太后,期望太后能理解并支持他。

他想,一个芝麻绿豆般小小县官,都能一人当道、鸡犬升天呢。何况自己是九五之尊的皇上,提拔个自己人当官,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可太后却温和而不失严肃地对他说:“当皇上可不是做小儿游戏,提拔官员也不能儿戏,你先让吏部尚书查一下,这几个人能不能提拔?”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都不能提拔。徽宗问:“一个小小县官都能提拔安排什么人当官,我是皇上为什么不行?”

吏部尚书陆佃无奈的偷笑,解释说:“皇上您不但能提拔官员,而且能提拔全大宋最大的官,从宰相到各部尚书、侍郎,您都能提拔。可是,被提拔的人,得够条件。比如,没有学历的人不能做文官,学历低、能力不强的人不能做朝廷的高官;没有军功的人不能做武官。”

这下徽宗明白了,高俅没有功名,要让他上学去考个学历,恐怕这辈子无望;可要是让他到军营去挣军功呢?对,他会点武功,会用点兵器,头脑灵活、身体灵巧......

高俅向徽宗告别时,徽宗眼眶红红的,说:“我是真不舍得让你去,可你没有功名学历,什么都不好办哪。去吧,好好干,有了军功,就回来。朕等你。”

新任内侍省副总管杨震,给他作了具体交代:“皇上重情重义,才让你到边疆部队去,因为那里便于立军功。你有了军功,回来就能当官了。皇上这是要重用你哪。你虽有最硬的后台,有最大的靠山,可你要是自己不努力、不争气,照样一事无成,抱憾终生。你去了那里,可一定谨记皇上御旨,凡事谨慎,别拿架子,既要扎实肯干,还得发挥你的长处,机智灵活,见机行事;遇到战事一定奋勇向前,既用脑子,又能拼敢打,立下战功回来,你身上有了光环,皇上也就有了替你说话的底气,你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就能飞黄腾达。”

他去向老东家王诜告别,王诜这样说他:“高俅,皇上让你到边关,就是叫你去挣荣誉、混名声、攒资本的,别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唵?离开了皇上,你屁都不是”。

由此,他明白了皇上的一片心意,也明白了一条:没有皇上罩着,自己一文不值。高俅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不能辜负皇上的心意,要从孙子做起,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今天不能当孙子,就会永远当孙子;只有今天当好孙子,明儿才能当上爷爷。”

他虽然不想离开京城,更不想离开皇上。可想想自己立了军功,回来就能当官,就能飞黄腾达,竟激情满怀、豪情万丈。

说起来,高俅早年的日子十分悲催。

高俅儿时家境穷困潦倒,名字都起不出,人们只知他排行老二,便叫他高老二。他虽然没读过书,却仗着聪明机灵,靠偷艺、偷学,识了不少字,学了不少本事,象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骑马踢球都能上得台面,尤其擅长踢球,由此人们便叫他高球,算是有了正式名字。发迹后改名为高俅,这是后话。他还写一手像样的字,也能写点诗作点词。

十五岁,他离家出走,跑到京城王员外家帮闲,成了王公子最喜欢最依赖的好哥们。他经常带着王公子吃喝玩乐大把花钱,从中蹭点银子。此等行径,终被王员外发现,把他告到官府。结果高俅被开封府尹杖脊四十,逐出了汴梁城。

成了真正流浪汉的高俅,跑到临淮州,靠着聪明脑瓜、一张巧嘴和一大把小技能,很快又傍上了赌坊老板柳世权,受到柳老板赏识,一呆就是三年。

在外呆久了,难免思乡。正当高俅日思夜想京城的故人、京城的诸多好处、何时才能回到京城时,逢上了皇帝大赦天下,高俅带着柳老板的推荐信,来到了京城南门大街、柳老板的亲戚、药铺老板董将士家。作为正经的生意人,董老板一看高俅贼眉鼠眼、油嘴滑舌,就十分不喜欢,但本着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处事原则,依然好吃好喝招待了十几日,才把高俅礼送到了好友苏东坡家,做了苏东坡的小秘。虽说高俅能写擅画也会说,手勤腿勤眼色快,可苏东坡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于是又把他介绍给了书友画友王晋卿。好怪不怪,真是王八籴绿豆,对了眼,王晋卿一眼就看上了高俅,很是喜欢,就让他做了亲随。王晋卿是老附马,跟忘年交好友端王爷是莫逆之交。不久,就把高俅作为礼物,送给了痴迷踢球的端王爷,成了端王爷的球友玩友加密友。

如此一看,高俅彼时是不是象个破皮球,被人踢来踢去的?可他自己做梦都没想到,别人打破了脑袋也想不到,这“球”被踢来踢去、踢来踢去,却跌跤拣金条,碰上了天大好运气:竟被踢进了王爷府,更加巧的是,这王爷又意外地当上了皇上!主尊仆贵,高俅的发达也就顺理成章了。

高俅来到西北驻军大营,直接向大都督刘仲武报到,还带给大都督刘仲武两封信:时任枢密使曾布、驸马都尉王诜的亲笔信。两人都在信中交代,高俅是皇上的亲随,皇上的意思是让他到边防军锻炼几年,长点见识,开阔一下眼界,也积累一点军功。

刘仲武,北宋秦州秦城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虎背熊腰、面色黝黑、脸庞方正,眉毛浓长,鼻梁高挺,西北口音浓重,一看就是个标准的西北汉子。

刘仲武从小就在西北边关摸爬滚打,养成了剽悍的作风、刚直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看上去粗犷强硬的汉子,处理起事情来,却很是耐心细致严谨周到。

两封信看过,刘大都督心里就有数了。看来这个高俅,跟当今圣上的关系非同一般。说起来,刘仲武平时最烦这种人,也痛恨这种依仗权势、本事了了,却趾高气扬、威风八面的人,因此,并没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只是礼节性的见了面,然后交代副手和后勤部门,给高俅安排了职务和衣食住行等事项。心想,只要他不惹是生非,让他在这里混上几年,给他写点好听的话,打发他回去为罢。

但令刘大都督没想到的是,高俅居然丝毫没有皇上身边人的架子,和那种讨厌的优越感。他眼皮子活,嘴巴很巧,手脚勤快,做事麻利。从为大都督牵马坠蹬、抄写文稿、跑腿送信、到抹桌搬凳、端茶倒水、擦靴洗衣,他都抢着干,而且干得特别带劲特别利落,,甚至给大都督家里收拾家务,他都满腔热情、干得有滋有味、扎实高效。因此,很快就搏得了大都督及家人和司令部所有人的喜欢;人缘出奇的好,大家的评价也都很高。

刘仲武没让高俅去基层,而是一直在司令部,先从机要兵做起,平均三个月提拔一次,不到二年,就做到了参军的位置,也就是现在的副参谋长,论品级,已经是从六品。刘仲武越来越喜欢他。因此在两次对西夏的战事当中,刘仲武上报军功的时候,都给他请了功。

五天前,接到调高俅回京的皇上手诏后,刘仲武专门安排人撰写了汇报材料,着重说明了高俅立功的情况,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把高俅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含着热泪告别了刘仲武,告别了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战友们,由两个参谋专程护送,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