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281章 要搞全国龙舟大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端午节可是中国民间的一个大节,也是皇家的重要节日。从登基以来,这三年的端午节,由于先帝国丧、太后薨逝,都没有好好的过。今年,太平盛世,国运昌兴,应该过好才是。这么一想,他就问杨光华:“光华呢,端午节快到啦。你没有考虑一下今年这个端午节,咱们怎么过呀?”

杨光华已经在考虑着了。他知道,徽宗对节日、玩乐的事,特别关心,而端午节又是个很有特色的节日,尤其徽宗对自己的执政能力、和眼下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充满自信,感觉特好,想着过好这个节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因此,就回道:“皇上,臣正在考虑。您是不是给臣点启发,再给臣两三天的时间?臣会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来,请您审阅,供您参考。”

徽宗一听杨光华已经在考虑了,就非常高兴地说:“好啊,三天时间行不行?三天如果不够,五天也行嘛,毕竟离端午节还有二十多天,一切都来得及。只不过,我可是要提醒你啊,自从朕登基以来呀,一个端午节都没过。那都是有特殊原因的。今年这个端午节,各种条件都具备,就像年前的小年一样,咱们可要好好的过,像模像样的过。你看寒食节的时候,不是过得就挺有意思吗?既热闹又有意义,令人难以忘怀。”

杨光华就说,“皇上,您说的既热闹又有意义这七个字,可以作为咱们以后过重要节日和组织活动的基本标准。”

徽宗喜欢、欣赏和信任杨光华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总能从平凡简单的事情中、甚至皇上的一句话中,总结提炼出具有真理性的结论。这是无论章惇、曾布还是蔡京,都不具备的特质。徽宗便说:“那当然好啊,做什么事都得有标准,也得有目标,盲人骑瞎马,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那我就等你三天后拿出方案啊。”

结果呢,仅过了一天,杨光华就把写好的欢度端午节方案,放到了徽宗的眼前。徽宗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情绪就顿时大振,两眼噌噌放光,又把这份方案在龙案上铺展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杨光华策划的这份欢度端午节方案,大戏就是在金明池举行龙舟大赛。方案对大赛的筹备、组织、环节、规则、规模、奖项都作了设定,徽宗初看很是满意。但看着看着,就觉得哪里还有漏点,看了两遍之后,终于看出了问题:这个方案,只限于京城的各个区县派体表队参加比赛,并不涉及全国各州府。徽宗就问杨光华:“光华呀,端午节是咱们华夏民族的共同节日。要是能够让大宋朝各个州府都派代表队来参加比赛,我想该是更加热闹,也更有意义吧?”

杨光华本来是这样想的,但他故意没有这样写。原因,一是担心地方官府花钱无度,甚至借此铺张浪费,然后又向百姓去搜刮,加重百姓负担;二呢,也是为了给徽宗留有空间,让徽宗把这个最佳方案提出来,以突显他独具慧眼的超智商水平,强化他一言九鼎的帝王尊严。此时就回答说,“皇上,还是皇上想的又深又高又远,全国各州府都派代表队参赛当然是最好了,并且如果这样的话,咱们可以不在金明池举行,咱们到惠民河去举行,更有气势、更加热烈、也更能彰显国家的繁荣兴盛和万民的空前团结。”

徽宗觉得,杨光华这个思路,真够开阔、够宏大、够高远,就说:“好呀好呀,太好了,那就这样,在惠民河举行龙舟比赛,全国各州府都参赛。按这个方案准备吧。”

杨光华见徽宗如此高兴,就又问道:“皇上,端午节举行龙舟比赛,虽然不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但也涉及到全国,还要不要在朝堂上议一下,或者征求一下大臣们的意见?”

徽宗说,“不必了吧,这等事儿,皇上定了,说办就办嘛。在朝会上一议,本没有问题的事,有些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一人一个想法,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麻烦。这样吧,为了慎重起见,明天早朝,我在朝会上说一下,算是个通报。然后呢,具体的组织分工,你马上给我写个意见,明天我也在早朝上宣布一下,让他们执行就可以了。”

杨光华为把事情办得周全,又问了一句,“要不要单独给宰相打个招呼?还有礼部是具体组织部位,花钱要找户部,殿帅府和巡检司要负责警卫保卫和维持秩序,要不要也单独给他们打个招呼?他们都是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不必要嘛,你都写在方案里就行。”徽宗觉得杨光华太过小心,也太过谨慎。

杨光华又问道:“不过,花钱的事,因涉及到地方州府,也就是既要明着花,还得暗着花,所以,是不是给户部专门说一下?可能不比皇上登基三周年庆典的时候花钱少。”

徽宗就问:“登基三周年庆典,总共花费是多少?”

杨光华心想,当时我和宰相还有杨尚书一起向您禀报过的,看来您对这事并不关心,已经忘掉了。就回答说,“庆典三周年总共是花了三十二万贯。这还不包括金明局和应奉局采购奇石、金银珠宝、还有各种雕刻花的钱。根据户部说计算,光金明局和应奉局两家就花了十七万贯。这样算起来的话呢,就接近五十万贯。”

徽宗听罢,就笑了笑说,“不多嘛。这么大一项活动,花这点钱算什么?咱大宋朝有的是钱。光华你要明白,国家跟个人过日子是一样,挣了钱不花那就不叫钱,你整天把它放着,放久了,钱也会过时作废的,哦,不能说作废,是贬值。我做王爷的时候,先帝一年光给我的钱,就一百多万。我们当时可是有五个王爷呢。还不说给我们盖房子修院子的钱,还有我平时出去打猎呀、搞个什么活动呀,跟先帝要钱,先帝从来都是很痛快地就给,也从没打过折扣。我听宰相说,咱们大宋朝国库里现在存了十六亿八千多贯呢。这么多钱,拿出个百二八十万的,九牛一毛嘛。你估算一下,端午节搞这个龙舟大赛的话,约摸能花多少钱呀?”

杨光华说,“这没法估算,我需要让户部算算账。咱们只算朝廷应该花的钱,不算全国各州府花的钱。这些地方官府啊,花的钱可能都要报到朝廷来,最后还是朝廷出钱。不过,只要能把活动搞好,哪里出钱并不重要。”

徽宗一听,就说:“什么?下边官府花钱也要跟朝廷要?这成何体统啊?他们的知府知州,所有官员的薪俸,不都是朝廷发的吗?哦,参加个国家举办的龙舟大赛,还得向国家伸手要钱?不行不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杨光华心想,让下面想办法,下面能有什么办法?每年划拨给下面官府的,除了官员的薪俸是固定的,都要一分不少地发给官员们;拨给各级官府的办公经费,尽管数额在历朝历代算是高的,但远远不够各级官府支付。不足的,无非就是开源节流。节流,根本不可能;开源,开什么源?盘剥老百姓呗,不从老百姓身上刮,他们需要的钱从哪里来呀?有几个官员能够勤政到真正自己去想办法挣钱的?压根就没有。杨光华看过一个资料,也听蔡京说过,当年蔡京他们在修木兰陂的时候,总共花了一百多万贯钱,其中当地的商人和富户共捐钱六十多万贯,其余的朝廷专项拨款二十万贯,剩余的二十多万贯都是地方官府搜刮的民脂民膏。好在那还是利民工程,老百姓虽然被搜刮,但是怨气倒还不大。而地方官府却是一文都没出。可是,根据皇城寺报给杨光华的材料来看,现在各地的官府都在想尽办法,设置各种名堂,从老百姓身上刮钱。所以杨光华一开始考虑全国性的龙舟大赛时有些犹豫,就是担心地方官服从民众身上刮钱。可皇上对举行全国性的大赛兴趣颇浓、热情很高,现在皇上又要求不给地方政府拨款,而让地方官府自己想办法,这实际上,不就是让地方官府公开去搜刮民脂民膏吗?

但是,既然皇上这样说了,杨光华没有必要也不想跟皇上辩驳。由此,杨光华又看到了徽宗的一个特点,他不懂民情,不懂民生疾苦,他也不想懂。只要能让他高兴、让他舒服、让他满意快活,就不管钱从哪里来,也不管花多少。并且,朝廷的钱就是朝廷的钱,朝廷的钱花在皇上身上,花在皇家,那没的说,可是要给地方官服拨钱,那是不行的。

这样想着,杨光华就又说:“这样吧,花钱的事呢,我让户部去算,朝廷花多少、地方官服需要花多少,都拿出个具体数字。如果地方官府花的实在太多,是不是朝廷补贴一点?”

徽宗很干脆地说:“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朝廷的钱就是朝廷的钱,朝廷的钱不能倒贴。他们有钱就来参赛,无钱他们就不来。但是,谁不来,我就要考核他们。扣他们的钱,提拔的时候也得作为一个否决条件,我看他们哪一个敢不给我好好的想办法,好好的参赛。光华你放心,地方官府啊,有的是办法,蛇有蛇径、猫有猫道嘛。”

涉及花钱的事儿,看来是不能再说了。杨光华只好转变话题,说:“关于比赛呢,应该由宰相全面负责,您明天早朝专门强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