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400章 不惜代价建成宫中集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0章 不惜代价建成宫中集市

安排好了宫廷集市建设的事项,杨光华目送三人离去,就已经听到远远传来的欢笑和欢呼声,他知道那都是后宫里的人在看热闹,他也能听得出来徽宗在放风筝的现场,肯定放得很好很过瘾,也定然是很高兴,因此他决定不再去凑热闹,便搬过一摞材料,忙起自己的事情来。

等到徽宗累了,回来之后,杨光华把梁师成叫到了休息室,将皇上要建集市的意思又说了一下。

梁师成一听这话,眉头就撮了起来,说:“太师啊,这事儿,倒是大好事儿,办好了皇上一定高兴满意。可是,现在国库里呀,不但没有钱了,而且皇上去年做寿的时候,咱有好多项目所开支的钱,资金还没到位,那搞建筑的、搞工程的、还有那些匠人们、商人,时不时的就到户部来向本官要钱呢。还不说,艮岳正在热火朝天地建着,几乎天天追加投资;而朱缅那应奉局和金明局也是花钱的阎王,三天两头来要钱,唉,户部这活呀,是真不好干。怪不得当初你叔那么为难那么犯愁呢。本官这不是给各地方官府都下了催款的通知,可各地官府反映说,他们手上也没有钱,正在到处找钱呢,都把各县逼得快要发疯了。尤其是,郑州路的几个州府,纷纷叫苦,听说有的地方还有饿死人的,这不本官正在犯愁吗?唉,难办呐!”

杨光华一听,惊问道:“这么严重?”

梁师成点点头,说:“啊,是很严重。我部温侍郎说,陕西上等人家,为逃避赋税和交纳钱粮,大多迁居京师;而贫苦人家,已有饿死人者;河南的富人就迁居川蜀,饿死者更多;山东频遭大水,百姓流离失所;还有收成好点的河北各地,粮食还没进粮仓,就有人等着催债了。这种状况,到哪里弄这么多钱?”

梁师成出身贫苦人家,自然对百姓遭受这等苦难有同情之心。因此,也有忧愤之感。但他是朝廷重臣,又是皇帝宠臣,对百姓的苦难最多也就是同情和一点忧愤,想的更多的当然还是职责和使命。

杨光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老百姓都有饿死人的了,朝廷还在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事情,花钱又都不是小数,他初步匡算了一下,这个宫廷集市若建起来,全部投用之后,连同雇用人力,起码也得要十多万贯钱。要说起来,在大宋朝廷十多万贯钱,放在一年的财税收入当中,倒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这几年今年花钱太多了,去年今年大年初一的大朝会本就花了个底儿朝天,皇上是做寿,花的钱那又是天文数字,又加上从前年下半年就开始征集古器、古鼎、各种宝物,还有征集祥瑞等等发出去的奖赏,再加上征集这些东西花的钱,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杨光华不敢想,因此他现在听梁师成说了以后,也开始犯愁,只好说:“这样吧,这事皇上已经定了,不办是不行。有些项目啊,也采取给皇上做寿时的办法,先欠着吧,能推的就推,也别催得太急。只不过,再难也得办。若办不了办不成,咱这乌纱帽可就戴不住了。”

梁师成便点头哈腰说:“本官清楚啊,本官也知道这里边的轻重,本官会想办法的,就是让老百姓砸锅卖铁卖牛卖羊,把家里的余粮都卖光了,也得要把这事办成。太师您放心,本官一定想办法保证建设用钱,不会让太师为难,也不会让皇上失望,更不会因我的无能,惹得皇上生气摘了咱的乌纱帽。”

杨光华和梁师成都清楚,朝廷没有钱这事儿,是不能向皇上禀报的,也不能让皇上知道。当初杨震就是因为建设延福宫和后来建艮岳时,向皇上叫穷,说朝廷钱不够,财力不足,才惹得徽宗失去了多年来对他的深厚感情,并且为此发过火,以至于让他提前退休告老还乡;而张商英更是因为这事被罢了官。他们更清楚,不但不能让皇上知道没钱,反而还要癞蛤蟆垫床腿硬撑着。因为这关系到皇上的颜面、关系到朝廷的声誉。皇上不想、也不愿意听人说大宋朝没有钱,尤其是皇上说的事儿,哪怕是天大的事儿,他们也只能去决心尽力的办,办成办好,办的令皇上满意高兴。否则就吃不了兜着走吧。两人心知肚明,只得硬着头皮各自去想办法。

延福宫里建大集,这可是件新鲜事儿稀罕事,又将创造一项大宋历史上、甚至是历朝历代的新纪录,自然也就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和议论。从宰相到普通官员们,都搞不清为什么要在皇宫里建大集;而京城的百姓们,却都在期待着,这大集建成以后可以借赶大集的机会逛逛皇宫,看看皇宫里是个什么样子,皇宫里的王公贵族们是如何过着跟他们不一样的生活的。总之,不管是朝廷里的官员,还是京城的百姓,都对这皇宫大集,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任何事儿都有个起点、发展、高潮和落幕的过程。皇宫建大集的事儿,人们的期待和向往还正在发展阶段呢,就已经建成了。端午节前三天,朝廷就放出消息说,端午节延福宫里要赶大集,还要逛庙会。这下京城人可高兴了,原有的金明池一带,一直到御街的庙会仍然要赶,而皇宫里又来了一个新大集新庙会。谁都知道,皇宫里赶大集逛庙会,肯定要比这街市上的热闹的多。因此商家还有做小买卖小生意的都上市易务报名要到皇宫集市场去入驻,期待着在皇宫里狠狠的发上一把。

就在朝廷贴出布告,通知市民,端午节皇宫赶庙会的时候,杨光华正式向徽宗禀报说:“皇上,咱宫里的大集呀,所有的工程项目基本建设完毕,臣已经带着工部礼部和市易务还有巡检司的人员,专门检查并验收过了。臣觉得,不论是项目设计,建设规模、集市格局和特色,基本都是按照皇上的希望和要求做的。本来臣想请皇上在正式开市之前,亲自前往视察一下,也算皇上亲自验收一下;可是臣觉得,这毕竟是一个大集,又是一个庙会的格局,并非像咱们这延福宫大殿一样,任由皇上进出;况且臣也曾向皇上禀报过,最好是到开集之日,给皇上一个大大的惊喜,所以臣禀请皇上恩准,就到端午节那天,皇上再亲自前往赶大集逛庙会,不知皇上以为,这想法可否?”

其实徽宗自从说过要在宫里建大集的事儿之后,特别是听杨光华说了要留有空间和余地的建议之后,徽宗就把这事儿给忘下了。时间过得也很快。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杨光华突然跟他这么一说,他立即来了兴趣,他觉得似乎刚刚过了几天,这宫中的大集就建起来了,就能赶大集逛庙会了,他也能体验到民间的集市、民间的烟火气了。尤其是他能够融入到百姓当中,亲自体验一把百姓的烟火味,甚至极有可能他在逛庙会赶大集的时候被百姓认出,那个时候百姓会多么的惊奇多么的激动多么的高兴多么的幸福!他们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反应?徽宗想着这一切,心里一时间竟像一锅开了的热水,咕嘟咕嘟的难以平静,就说:“朕好想现在就去看看,马上就去,马上。”

杨光华却说:“请皇上容臣说明一下。虽然是皇宫中的一个集市,可是为了皇上您的安全,也为了皇宫里的安全,臣让人把这一片啊,单独跟大内做了一些隔断,以防止闲杂人员随便到宫里来。所以呢,皇上如果此客就去,臣还得要调集御林军来护驾;况且现在还有些细节性的小尾巴没有准备妥当,比如说商户的入住,各种铺子门脸儿的装潢装饰,街道的美化等等吧,都还没有最后的完善,再说,您现在看了,到端午节,您想象中的空间,就被挤压得很少很少了,那味道就淡了许多许多,那感觉也差了不少不少,惊喜就没了。所以,臣建议您再等两天?”

徽宗听杨光华如此解释,心里那股冲动的热劲,就如一壶刚烧开的水,被忽地浇上了一瓢凉水,热度退去了;转念再想想,杨光华说的也有道理,因此倒也不气,就干脆说道:“好了,好了,朕明白你的意思,朕也理解你的苦心,朕就依你,端午节早上,早早的咱们就去赶大集逛庙会。朕要好好看看,你大太师到底要给朕一个多大的惊喜。”

杨光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只要徽宗听说大集建成了就一定要去的,所以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要说服徽宗忍住冲动,单等端午节再说。

端午节的早上,还不到卯时,徽宗就已经来到了办公大厅门外的小广场。翘着脚望着延福宫的大门口。他在等着杨光华的到来,等着大臣们的到来。

提前三天,徽宗就让蔡京向朝廷各部门发了通知,端午节一早,文武百官都去赶大集、逛庙会,体验百姓生活。

其实这时候,官员们早就在福海岸边的广场上集合好了,只等皇上一到,他们就要越过广场,经过由后宫通往集市的安定门,进入这宫中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