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烽火 > 第71章 钦点状元文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王平坚如磐石的毅力下,坚持把最后一个字写完,虽然字迹潦草了些,但是能够坚持写完,真的实属不易!

所有的考生都已经退出了黄极殿,殿里只有皇帝、主考、副主考官了。

万历让内侍上晚膳,招待几位考官!

吃完就要求去礼部调集人手开始第一道卷面筛选,第二道错别字、有禁忌语言的筛选出来,余下的还有二百多份。

万历指定把王奎、王衡、王平三人卷子拿出来,万历亲自批阅王奎的卷子。

这三人的卷子连名字都没有裱糊,吏部尚书王家屏拿起王平的卷子,陈侍郎读起了王衡的卷子。

万历读起王奎的考卷:

臣谨对: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治之实政。

然投其具彰,而有以成整齐天下之化。

必有宰治之实心,然极其本立,而有以妙转移天下之机。

何为实政,饬制度明宪章,使天下分定而心安,威行而志摄,日范于精明严密之规,而清和咸理者是已。

何谓实心,惩玩惕谨几微,使天下不约束而严,不刑名而肃。

独运于渊微有密之妙,而鼓舞莫测者是已。

实政后于上则相雄相制,能创之必能行之,能倡之必能遂之,是明示天下以轨也,而我之治具既筹端于礼与法之着。

一实心手于下则相渐相靡,身奉之又心安之,始从之又终守之,是潜喻天下以神也,而我之治本又给结于礼与法之先。

古帝王所以陶范一时,局奕千载,端居流康而朝廷之上下巍然,体统之常尊。

高拱堂皇,而种海之远荡然,教化之四达者,此道行焉耳。

籍令有治天下之心而其具不备,则更有官衣好事之勤,而卒病经画之无术。

有治天下之具,而其本不豫,则虽欲国纪世风之振而牢病于斡旋之先机。

此治古而下化瑟悍佩,主纲绝纽,而一代之隆理,不能不有待于今日也!

……

读到这里,万历停了下来,思考了半天。

对王尚书说道:“王大人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都挺辛苦的,早点回家休息明天大家辛苦点把卷子筛选出来,看看这一科士子是否有经世文章,明珠闪光。”

所有人恭送皇帝离开,万历走的时候让内侍把王奎的文章收起来拿回去仔细研读。

在御书房内红烛高照,灯火通明,由于天气炎热,皇帝沐浴后穿着清凉,坐在御案前,内侍赶紧泡了香茗,点燃了金兽里的龙涎香熏了起来,满室馨香,万历精神为之一振。

贴身小太监轻轻的顺着脉理扇着清风,朱翊钧轻啜了一口茶。

翻开了王奎的考卷,顺着先前的读了起来。

推皇帝陛下挺圣哲之英姿,攥祖宗之遗烈,经筵临御,亲贤讲礼而匪事乎文,为齐阁箴铭,养性收心而豫端乎轨,则百去奉法。

四海向风,盖已收太阿于掌上,鼓大冶于域中,而成周之治行且轶而驾之类。

乃由不自满假,进臣等而策之于廷,取以立纲陈纪移风易俗之道,前王之得失,慨当世之陵夷,且欲挽停慢海之习而明乎率作省成之术也,臣愚何足以及此?

虽然,发愤毕成,图策安危,臣之愿也,敢不披肝沥胆以对。

万历读到这里,对王奎的政治理念已经非常清晰,总结前世帝王治国得失!

找到适合自己治国之术。

这岂不是自己所要奋发努力的方向吗?

前一段开篇所说“使天下不约束而严,不刑名而肃。”

这种论调颇为新奇,但是过于理想,然而第二段说得却是情真意切!

“臣观人君之于国,必有所与立!

上之率乎下为纪纲,则君之所以提擎振举之谓也。

下之化于上也为风俗,则世之所为浙摩成就之谓也。

乃纪纲之所由立,风俗之所由微,必有具焉。”

万历越往下看越是具有吸引力!很快看到最后,

“故臣终以实之一言为陛下告,害非能为新奇可喜之论,而自效其区区之芥曝如此。

伏望陛下矜其愚,不录其罪,而垂神采纳焉。

臣愚幸甚,天下幸甚!

臣不甚惶恐谨对。”

万历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的看完这篇神作,感慨不已。

文章对“礼”与“法”的阐述由浅入深,分而论之。

紧扣四大问题,以引申,阐释礼和法在帝王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意义等等为出发点。

时而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时而圈定定义,概念明晰、时而列举事实,气盛义足、时而逻辑推理,以理服人、时而连用杀机,形象生动。

全文如涉远途;

或攀登险峰,步步上升,紧张叠加;或漫步坦途;或细步曳曳!

松紧随心。

间有小溪碧水,沁人心脾;

时而幽行明花,炫人耳目。

言辞多典雅工整之语,句式有变化万端之长;

气势充沛,感情丰富,一气呵成。

脉理清晰,构思缜密;

胸有成竹,论点突出!

总之,此文绝佳之处在于观点新奇,而又富含逻辑哲理!

完全理顺了万历心中所要治世的理论基础,归纳了以后施政纲领。

所谓纲举目张,就是这个意思。

万历用朱笔在卷子上面画了一个圆圈,然后把卷子让秉笔太监立即一字不差的抄写下来,放在他的御案上。

第二天,万历让人把原卷送回了礼部,礼部尚书王家屏一看上面的圆圈就明白了,这就是今科钦点状元卷。

王家屏和几个副主考一起甄选了十个贡士的卷子,在争论王平、王衡谁做榜眼的时候,各抒己见。王家屏主导了最后排名,

第一甲状元王奎;

榜眼王衡,理由是文章内容和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字迹端正大方。

第三名探花王平!

二甲:

第一名焦肱

……

名单基本拟订后送至内阁,王直看也不看的对抄送的人说,以后凡事需要陛下决断的事情,直接送平台,不允许再送到内阁。

一会儿,名单就到了平台,送至内书房。

万历看着上好的漆封就知道,这名单并没有开过,是礼部的漆封。

这是不符合规制的,就让内侍去问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不经过内阁就送到平台?

没多久,内侍回来告诉万历,这是王首辅直接决定的,并吩咐以后凡事需要皇上用玺的折子直接送呈平台,内阁不再接收。

万历听了,心里非常高兴。

这意味着天下决断的权力从内阁移交到了他的手中,从此后,他才真正成为帝国第一人!

手操生杀大权,临事决断之权也以他的意志为主。

撕开今科殿试名单,第一至三百名,基本符合他内心的预想,让冯保用玺。

并附一张说明告诉礼部,把第一至第十名的文章全部抄下来张贴到贡院外墙上,让天下人看看经天纬地的锦绣文章。

礼部接到皇帝圣旨后,按照进士榜排名,前十名张贴考卷文章。

这是历史以来都没有过的事情,看来陛下这么做是为了彰显和释放皇家的公开、公平、公正的治世方针。

以后,估计朝政变化不小啊!王家屏嘴里低声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