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烽火 > 第77章 归去来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吃着糖拿着红包的邻居,他们却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只知道有大官来王家。

因为花房子张家是没有读书人的,也没有人在外面做事,大官找他们干什么?

王伯贤让下人把几个小媳妇拉到后面去,站在前面怕冲撞了官爷。

锣鼓声已经响到了花房子门外,路边的老太太,小孩子都怯怯的站得远远的,一副害怕又好奇的样子。

这时候几骑飞速在王家边门边停了下来,马上下来的人告诉王伯贤提学大人和知府,县令都到了做好迎接的准备!

王家虽然是富甲一方的地主乡绅,但是也从没见过如此大阵仗的官员到家。

跟在王伯贤、黎氏、红儿身后的下人怯怯的后退!

心里都有点害怕。

其实,王伯贤也只见过县令,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害怕没有敢多看,现在学道提督大人那是多大的官啊?

他是不知道的,所有人估计都不知道。

黎氏悄悄问红儿,学道官多大?

红儿想了一下“很大的,具体多大我不知道。”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等待接待就是。

一会儿就看见了几顶轿子在差役的护卫下到了朝门口,掀开轿帘,第一个绯红色袍服的年长官员下来了。

微风吹着官袍飘拂,说不出的威赫和气势,后面两个轿子里出来的是青色袍服,官威展露无遗。

吓得周围的百姓赶紧跪了下去!

王伯贤领着家人正要下拜,周大人赶紧叫人扶住,让他们不必多礼。

王伯贤亲自在前领着一行官员进了堂屋,主薄把明黄色的圣旨放在香案上。

周大人领众人对着香案施礼,然后让王氏一家跪下,朗声宣读圣旨!

意思是褒奖王伯贤、黎氏抚育了一个好儿子,书香传家使其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提笔文章经略天下;上马执鞭安定边疆。

特赐状元牌坊一座,赐书香人家和状元府邸牌匾各一。

按圣旨要求,周大人让王伯贤立即组织人手,动工修建状元牌坊。

让差役在正堂上挂书香人家,在大门外挂状元府邸牌匾。

火炮齐鸣,周围好多村子里的人都围了过来。

红儿马上安排下人买了五头猪,鸡,鸭,鱼无数。

家里人手根本不够,就发动佃户人家的婆子媳妇前来帮忙。

客堂里丫鬟早就奉上了香茶,赶了几天的路确实疲乏,

王伯贤安排人服侍周大人到客房去休息。

知府和县令饶有兴趣的谈论起王奎来,说起其博学多才让人敬服。

旁边侍候的下人听到这么大的官爷都在赞扬他们家少爷,自豪得把头扬了起来。

擦黑时分,流水席开筵了。

周大人坐了主位,左右潼川府知府和遂州县县令,下席是王伯贤和另外一个乡贤。

院子里、厢房里到处都摆满了桌席!敬酒的、划拳的热闹非凡。

王伯贤举起酒杯敬几位大人,这么遥远的路途送来喜讯。

周提学说道

“王奎深得圣眷,第一次授官就是从四品,怕他以后入不了阁,居然还加翰林衔,这是从古至今都没有的,闻所未闻啊!”

知府和县令都附和道

“一般状元授官从六品,最多正六品,哪听说过第一次授官就达到从四品了?以后他的前途啊一般人拍马也追不上哦,恭喜老太公生了个麒麟子!”

王伯贤赶紧谦虚。

酒桌上的气氛开始热闹起来了,其他几桌上的乡贤也过来给几位大人敬酒了。

其中一个对周大人问道

“王奎这个什么从四品指挥佥事到底是个什么官啊?我们就知道县令,府台,就是很大很大的官了。”

周大人笑着说道

“那我就给你讲讲吧!”

举例就如我吧,二十年前我中了第二甲进士。

三年后我考起了庶吉士入了翰林,几年后外放知州,后来又迁升知府,前几年从河南调四川学政,经过十几年的煎熬饱经风霜终于提升到正三品提督学道。

这中间的辛酸啊不足为外人道,你们只知道外面很风光,却不知道其中的苦。

虽然我也熬到三品大员了,但是我却白发已生,不再有年轻时候的冲劲和闯劲了。

这里面还有幸运和贵人提携,要是没有这些外来力量帮扶,苦熬资历的话估计现在我还在府同知正五品的位置上,我的那些同年进士好多都是这个职位。

而王奎呢,这是你们最关心的。

他一中状元就授官从四品开始授官,虽然是武官,但是却是陛下亲授,足足的从四品实衔。

他这个官只比知府低半级,而又比府同知高半级,他这么年轻,有的是机遇、有的是时间。

所以我说你们王奎以后前途无量!

说完端起酒杯敬了王伯贤一杯酒。

让他保重身体,以后等着享福。

经过了周大人的讲解所有人才明白王奎的官职之大,令人惊叹不已!

时间晚了,各自散席回房休息。

红儿劳累了一天,沐浴后静静的坐在床前,想着王奎。

怎么就一下当了那么大的官呢?却是去当兵,有没有危险啊?

王奎,你怎么就不回来一下。

两年了,我天天都在想你啊,你可知道?

今夜的风,细细柔柔,却把天边的月亮吹到了楼阁西边。

入夜已久,人们已经安歇,楼前没有了人来人往的喧闹,四周一片静寂。

白天那忧伤的杜鹃不停的哀唱,池畔的柳树哭的枝叶都垂到了水面。

远方的你可知道我的心伤?

就像当年的韩夫人一样把想你的诗句题写在红叶上随着溪水飘呀飘,飘到京城去,让你知道红儿的情思!

我不可能如傅元一样把相思的苦写得让人断肠。

从你走后我心憔悴,思念你的诗句写了一篇又一篇,盼君归来却遥遥无期。

懒得再写了,写了也没人看,也没人欣赏。

后院和你一起栽种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今春去看花时,飘飘洒洒的花瓣就像淡淡的胭脂零落,就像你当初离去不久时的情景一模一样。

而此时王奎却在风尘仆仆赶向回家的路上,想着年纪渐渐大了的爹娘,想着近两年未见的红儿,王奎的心早已飞回了家乡。

家乡的风里飘着香、家乡的水透着甜、家乡语音是那么亲切、家乡的人是那么可爱……

几天后,王奎看到了熟悉的小山岗,看到了那棵黄角树,那山的背后就是我的家。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王奎就如当年的陶令挂官而去回到家乡的亲切样子一样,激动万分。

看到我的家了,锦衣卫驰马前去报信,王奎也紧跟在后面。

这时候只有急切见到亲人的欲望,哪里有哪些无聊文人说的什么“近乡情更怯”的想法。

东来也看到了家的轮廓,向着王奎说道“少爷你慢点,不要着急。”

其实,东来心里更急,因为当时要离开的时候春丽正怀着孩子。

现在还不知道孩子是男是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