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烽火 > 第94章 军队改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位阁臣听了王首辅的讲述,唏嘘不已。

他们每天都在朝堂宫殿之间奔波,如此眼皮下发生的事情却置若罔闻!

惭愧啊~

退朝后王奎和红儿来宫里向太后、皇帝辞行。

王奎就问太后宫里有没有一个叫郑妙瑾的宫女?

太后让女官即刻查名册,居然找了出来,王奎说此人以后必乱后宫,造成朝局动荡。

这是上次茶馆那个道士临行前给他说的!

让他转告贵人,大明后宫凡是郑姓女子,必不能选入。

李太后听得十分讶异,还有这样的讲究?

李太后出生微末,及笄之年选入宫禁,吃过许多的苦,因此对宫女太后十分宽容。

一般情况下不会责难她们,所以很多宫女对太后爱戴有加。

李太后宽容大度,有些宫女就恃宠而骄,变得不太守规矩。

冯保经历过许多事情,现在对宫里的人睁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很多不守本分的女子就开始故意在年轻皇帝面前搔首弄姿,互相之间口角不断、有的拉帮结派。

红儿看王奎说的严肃就劝道

“母亲,夫君从不怪力乱神,他是一个读书人,他说的话希望母亲认真对待。”

李太后连忙召冯保过来,让东厂番子对郑妙瑾等宫女展开调查。

几天后,李太后得到所有结果。

一看大吃一惊,这个狐媚子是要祸害我皇儿;

祸害我大明朝江山!

东厂番役调查出来此女凭着几分姿色早就和几个太监对食,目的就是让太监制造机会让她接近皇帝。

同时让太监打压几个和她合不来的宫女,此女正是后宫的祸害之首。

李太后下令东厂番役抓捕此女及其同伙!

一会儿外面就传出哭爹喊娘的叫喊声,五、六个宫女,三、四个太监齐整整的跪在太后面前。

郑氏哭得最惨,叫喊声最高。

让太后为她主持公道什么的!

几个番役走上去就是几个响亮的耳光,打得几人再也不大声叫喊了。

李太后冷冷的看着郑氏道

“把你的事情说清楚,你知道的本宫轻易不处罚人,除非你已经做得太过了。”

郑氏抽搐着只说拉帮结派是不应该,其他没做什么。

听她说完,李太后脸色铁青,让番役拉下去说再也不想看到此人。

东厂番役多聪明的人啊,主子的意思一表露他们就明白该怎么做了。从此以后宫里再无郑妙瑾此女!

其他几女全部发配浣衣局,几个太监和郑氏都是自缢身亡。

宫里继续清理郑姓宫女,全部放回民间。

此事闹得宫里人人自危,有人把风吹到皇帝耳朵里。

万历就问他母亲后宫这几天怎么回事?

李太后让他坐着,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唐太宗纳宫女就选中了武媚娘,此女颇有心机,为了接近喜好女色的太宗想尽了各种办法。

终于一个偶然机会,太宗临幸了武媚娘,封为才人。

此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李淳风看见大吃一惊,祸乱李氏江山者非此女莫属。

可惜太宗一直被其无辜所迷惑,至死也没对其下狠手。

在太宗皇帝病重期间对太子李治百般勾引诱惑,终被所动,成其鱼水之欢,这就是其机心。

后来众所周知,李治身体不好,日常国务委托武氏处理,史书标榜其为

“二圣临朝”。

“儿啊,一山不容二虎,哪有二圣临朝这样的事情?

那天下还是李氏天下吗?”

万历皇帝不断的点头,母亲说的对啊?后宫干政是其太祖时候都有规制的。

后来,武氏果然登基,改李唐国号为大周。

李氏宗族几乎被其杀尽,差点让其侄儿武三思继位,这是何等的可怕?

何等的昏聩?

太宗皇帝得位不正,一直迷恋女色,个人私德不修,又不听劝告。

后来为了讨伐武氏骆冰王写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中明确指出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由此可见在于后宫中皇帝实须谨慎,贪恋女色是其祸因。

皇儿慎之,戒之!

如今皇后王氏,性情和顺,大度雅量,此女必是我朱氏后族之福。

望皇儿珍视,不要冷落与她。

母亲我已渐老,以后后宫就要让她来主持。

皇儿切莫辜负她!

万历今天算是受教了,后宫和睦朝局才不会动荡。

万历深知其中厉害!

“以后必不能让母亲失望”

万历对太后承诺道!

经过后宫清理,王奎调陆上清任职以后的总参谋长,王奎决定锦衣卫改编成一个近卫军,对外还是锦衣卫。

经过内阁和六部反复磋商,军队改编成十八个军,共计一百万人。

每个军镇为大军区级别,下辖两个军。

军队实现全部改革,不再层层推进。

皇帝陛下担任军委主席;

王锡爵担任军委常务副主席,兼任兵部尚书;六星上将

……

麻贵、李如松、戚继光、刘显担任副主席,五星上将;

刘綎、夏衣包、王崇古、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为委员,四星上将。

辽东军镇:第一军,第二军为共计十二万人,由刘显兼任总司令。

蓟州军镇:第三军,第四军共计十万人,由戚继光兼任总司令。

宣府军镇:第五军,第六军共计十四万人,由孙承宗兼任总司令。

大同军镇:第七军,第八军共计十万人,由王崇古兼任总司令。

偏头关军镇:第九军,第十军共计十万人,麻贵兼任总司令。

延绥镇军镇:第十一军,第十二军共计十一万人,李如松兼任总司令。

宁夏镇军镇:第十三军,第十四军共计十五万人,由刘綎担任总司令。

陕西镇军镇:十五军,十六军共计十三万人,由夏衣包担任总司令。

宁夏镇军镇:十七军,十八军共计十六万人,卢象升担任总司令。

共计总兵力:一百一十三万人。

王奎为军改钦差大臣,兼领锦衣卫都指挥使。

除了需要和工部移交的就只有总后勤部,曹文诏接手后勤就开始保障了。

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对工作绝对吹毛求疵,不在乎对方身份,所以在朝廷里得罪的人比认识的人还多。

在京城所有驻扎的军队立即分赴各军所属编制。

唯独王奎训练的九个营继续驻扎京营,成为京营唯一留下的军队。

该军直接成为近卫军所属的一个独立旅。

旅长张洪,副旅长曾峰。

他们俩这次做梦都没想到官升的之快!简直就像坐簸箕云一样直线上升。

王奎打算把近卫军编制进入锦衣卫,以后锦衣卫保留称号,成为军委直属战略力量。

这事他和王锡爵副主席商量过,并得到他的首肯。

还有就是刘綎和夏衣包两人深得王奎练兵精髓,两人分赴宁夏军镇和陕西军镇去,训练两个军镇二十万官兵,多兵种合成作战能力,王奎是给了他们任务的。

争取在短时间内训练完后能拉出来能打,而且能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