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烽火 > 第238章 北方军集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傍晚,王锡爵携圣旨到了蓟州大营。

所有的高级将领全部出营五里迎接,这是全国军队第一大佬!

谁敢怠慢?

一个旅的警戒部队,把道路两边围的连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二十几位将官,上百校官跟在王锡爵的身后。

王锡爵骑在战马上四处打望后,才发觉他这个军队第一人的权力之大,只有在这里他才感觉到权力的巅峰!

在众星捧月的侍奉中他来到了中军驻地。

所有大小军官全部跪伏在地!

众人:

“末将参见王主席!”

“众将军免礼!”

“叽咵”甲胄相撞之声可闻,众将起身后分站两排。

校官最后起身跟随将军站在下首,偌大的中军大殿里人头拥挤,满满当当。

“报告主席!北方军上校以上将领全部到齐,无一人缺席。

请指示!

第七军军长顾仲通”

原来的弩箭大队长已经晋升第七军军长了。

他从一个士兵上升到将军,只用了几场战争,几乎每场战争他都是单人斩敌最多的人。

从主簿那里统计的数据看这一年里他一人杀敌达到一千四百人,比一个旅的歼敌数量。

屡次论军功他都是个人第一,所以按规定以他的军功短时间内晋升到将军。

这时候李闯已经当上了连长,李过是排长。

在几次战役里李闯渐渐适应了战场,也经过各种摸索,提高了杀敌数量。

不再是刚到军队时候一味地蛮干,当时认为只要力气大不怕死就能多杀敌,后来渐渐发觉这是行不通的。

靠力气杀几人就累得要死!

当时龙副司令亲自找到他和李过,让他们好好干,战场上注意安全的同时尽量多杀敌,早日立功。

争取回家探亲的时候当上上校或者大校,方不负自己的大好青春。

听了龙副司令的话,他俩真正的开始了摸索杀敌技巧,向老兵请教,向团长请教……………

演武场上随时都能看到李闯李过二人的身影,到处是他俩流下来的汗水!

在有力量支撑下杀敌就剩下技巧了。

今天听说军委主席王锡爵到军中来视察,可惜他没资格来聆听他的讲话!

但是在他的心里想总有一天他将成为将军,成为一个像王大安,龙二宝那样大放异彩的将军……………

…………………………………………………

“今天我受圣上委托来蓟州大营,第一是来慰问出征凯旋归来的将士们!

第二就是北方军团主要将官的任命!

看到你们的精神面貌我就知道你们是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雄师!

你们有严明的纪律;

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有顽强的作风!

你们是我大明的基石,是我大明的依靠!

我谨代表陛下向你们祝贺!

祝贺你们取得更好的战绩。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齐声呐喊回应。

“由于朝廷组建和蒙古国谈判的代表团,你们的武国公王奎出任谈判代表团主席,所以不再担任北方军集团总司令的职务!

建功伯龙二宝调任谈判代表团谈判首席的职务。”

因此,圣上对北方军集团进行了高级将领的调整!

当他拿出明黄色圣旨的时候,全场齐齐的跪了下去!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

迁升定辽公王大安为北方军集团总司令!

任命建州公曾峰为北方军集团副总司令,兼任关宁铁骑司令!

任命抚顺公张洪为北方军集团副总司令,兼任步兵司令!

迁升顺义伯曹大贵为北方军集团副总司令,兼任铁血军团司令!

任命长顺伯宋渊为铁血军团副司令!

迁升伍佰万为北方军集团前锋军步兵司令,军阶晋升为中将!

特旨批准铁血军团扩编为四万人,由定辽公主持,顺义伯曹大贵具体办理,务必于本月之内完成建制圆满,三月内形成战斗力。

众将切不可辜负朕的重托,大明江山社稷寄托于诸位肩上,不负朕、不负民、不负江山社稷!

………………………………………

圣旨宣读完毕后,在王大安的安排下任职主官在中军开宴!

王锡爵举起酒杯郑重的说道:“希望诸位不要辜负圣上的重托,铁血军团须按照圣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编制,人员必须是忠于大明的人,这一点很重要!

种族不论。

我不希望在铁血军团出现任何问题。曹大贵、宋渊你二人能否办到?”

“报告主席我二人必将按照陛下的托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制!

陛下带我等恩如泰山,我等虽为倭人,但是忠君报国之意却是懂的。

实际我等铁血军团已经融入华夏,和大明军队一样,如若主席您有空,末将等陪您视察一番。”

曹大贵竭力邀请王锡爵视察铁血军团!

“实在没时间,明天一早必须回京交旨!”

下次过来必将去你们那里看看,回去后代我问候铁血军团的将士们。

第三天,蓟州知府衙门外;

大明谈判使团在王奎和陈炌的带领下,徐徐进入蓟州府城门,蓟州府全府上下在城门迎接由武国公带队的庞大使团!

由六部侍郎,副都御史等官员组成的高规格使团全部下榻蓟州府府衙。

街道上很少有行人走动,到处都是差役在街上执勤!

来蓟州的路上,陈炌给王奎道了歉。

说上次朝政会议上提出封异姓王的事情,给王奎带来了困扰。

王奎大度的摆了摆手:

“陈阁老言重了!事情过了就没有什么了。”

陈炌说道:

“我这性子一辈子就这样,直惯了。

没有考虑过当事人的情况,只知道按规定办事。”

“陈阁老您今年贵庚?”

“唉,老夫已经六十有五了,把这事办了就和王直、王锡爵准备乞骸骨了还乡了!”

“呵呵,你们三人约好了吗?”

“王公爷您可能不知道,我们三人是同年进士。

按理我们早该退了,但是圣上多方挽留,连爵位都给了,您没注意到?”

王奎这才想起,陈炌是定坤侯,太傅。

陈炌继续说道:

“您看看我朝哪有纯文官封爵位的?就我们几个老家伙。

老臣心里由是感激,再由圣上驱驰。”

由此一说王奎豁然开朗!

当时,满朝奇怪王直封文华侯;

王锡爵武定侯;

江安文清侯;

张位文正侯…………

这是开了圣朝建国以来的先例啊!

这几人可以说是万历的左膀右臂,任何一人都是德高望重,把他们的所属部门打理的井井有条。

前几年随着张首辅的去世,朝里多党横行,随后清除。

满朝平静,皇帝一人岂能做到?

都是这些深谙官场的政治高手在背后的操作!

平时看着几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却把朝廷这部大机器侍弄的规规矩矩,要不然他们在前方打仗,朝里没有什么怪叫!

没有什么其他不好的谣言;

这是因为有他们几人在朝里镇着。

这几位大佬是朝廷或不可缺的政治财产,圣上不要一时心软把他们给放了啊!

这事儿我得给圣上提个醒。

王奎正色说道:

“老大人你们和我老师都是朝廷的柱石,朝廷是离不开你们的,乞骸骨这事休要再提,我会上书皇上挽留你们的。

就算让皇上背个不义也不能让你们终老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