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1978从七岁开始苟 > 第161章 高三生们最后的倔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高三生们最后的倔强

既然学校不放暑假,江欣雯和赵帆过上没有休息,没有玩乐的高三生活。

老师们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复习时间,暑假期间就开始教高三的新课程。

赵帆的文科还好一些,不理解可以死记硬背,但江欣雯不行啊,她学的是理科。

化学老师连实验课都没有时间上了,硬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公式,面对这么卷的状态,江欣雯也只得咬牙跟着一起卷。

没办法,不拼不行,自从77年恢复高考,历届没有考上大学,却又励志上大学的孩子们,年复一年的上着复读班。

其他地方的人江欣雯不了解,但只在挂甲屯这一小片地区,江欣雯就知道不下十个人,已经读了两,三年的复读班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本来是十个人去抢一个位置,现在却增加到了十二、三个人抢一个位置,而且,新增加的这两三个人,还是有过高考经验的。

这时代的高中老师们真的是不计时间,不计成本,一心扑在教学上。

当然我说的是那些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就连周日,江欣雯和赵帆都要去上半天的课。

学生们累,老师们更累,要问他们图啥?只有两个字:荣誉。

这个时代,高中老师的待遇是极低的,没有多余的拨款给他们盖教师宿舍,也没有奖金,加班费之类的补贴,更没有课外辅导班那样的外快可捞。

可这些老师们,挣着少的可怜的工资,操着局级干部的心,劳心劳力,不计成本的去工作,去鞭策学生们。

虽然老师们不停的挥舞着小鞭子,但江欣雯再忙,也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去锻炼。

每天早上五点,她就要喊赵帆起床一起跑步半小时,再做力量训练半小时,在锻炼的同时,小姐儿俩还会大声的背英语,或者文言文。

练拳是不用想了,锻炼完后两人收拾收拾赶紧吃早饭,7点钟准时到学校早自习。

中午吃完饭,江欣雯也不睡觉了,她会拉着赵帆急急忙忙的回学校,去乒乓球台子那里排队打球,这是高三学生们最后的倔强了。

全校所有的乒乓球台,几乎都被历届的高三学生承包了,这也算是一种传统吧。

因为高三学生们下午五、六点钟才放学,晚上7点还有晚自习,根本没有时间打篮球,更没有时间在操场上踢足球和玩耍,只能抓紧中午和课间的那一点点宝贵的时间玩一会乒乓球。

除了锻炼身体,江欣雯还把英语和政治的知识点都编成顺口溜,又把数学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了100种题型给到赵帆。

即便有江欣雯这个作弊利器在,几场考试下来,赵帆的排名仍然在文科班的中游,并没有什么更大的进步。

赵帆很清楚历史和地理不能再让江欣雯帮她了,因为江欣雯的高考比她要多一门课程。

这傻妮子只是每天捧着书,死记硬背那些历史时间线,以及地理的地形图,河流境内和境外的名称,海底矿产资等等等等。

赵帆不背不行啊,这时的高考还有不少的填空题,不像九十年代末教育改革后,高考基本都是选择题,对于记不准的题还可以看答案蒙一蒙,而填空题,只要写错了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而且她学习还有一个特点,这学期记住了,下学期基本就忘记了,所以赵帆比江欣雯还刻苦,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江欣雯也替自己的好友着急,就算是个电脑,一下子录进去十几本书,cpU也得干烧了呀,更何况赵帆的cpU还是个半残的。

她总不能干看着自己的好友,每天熬的两眼通红,还总是因为背错而用拳头用力的捶她自己的脑袋吧?

再这样下去,不出两个月,赵帆不变成个真残废才怪。

江欣雯只得一边自己学习,一边不停的提点赵帆,教她如何归纳总结,让她把历史的时间点都编成顺口溜。

这样逼迫赵帆也有一个好处,她自己绞尽脑汁编的顺口溜,记忆力倒是愈发的好了。

仅仅四个月的时间,赵帆自己就编了两大本顺口溜,考试的排名也前进了一位,把丁莉女士高兴的,在86年的元旦这一天,直接给赵帆发了个五十块钱的大红包。

高三学生们绷紧的神经,终于可以在元旦假期放松三天了,但这并不代表江欣雯也可以休息了。

她只在1月1号这一天给自己放了假,2号就又开始忙起来。

首先是开年终总结会,大家为了不打扰她学习,特意把年终总结会挪到了2号这一天。

江姥姥在年终总结会上透露,服装厂已经陆续接到了三个学校的订单,每笔订单量都是两种款式,六千套起步,而且无一例外的,全部选择了运动服做为校服。

这些订单是那七和花猴儿给拉来的业务,当然,江姥姥也没有亏待这哥儿俩,提成给的那是高高儿的。

顺义县工厂的建设也基本接近尾声,隋红军预计,四月份,新厂房应该可以使用了。

虽然年中闹了那么一出,但是京都市政府与电力局协调后,二路供电的问题也解决了,厂子再也不会出现随便停电的状况了。

聂粤生吐槽新进的那些机器设备要赶紧调试,因为这些设备占了朝阳厂区的不少地方,他又不得不新租了一个库房,刘抗美和李长胜也拍着胸脯保证这两天就带人给调试出来。

秦安平大嘴一张就是要钱、要车:“表妹,车不够用,司机也不够用,我和二哥从早忙到夜里,尤其是旺季,还要雇车队的师傅们帮忙,而且那些师傅们只管开车,根本不管装卸的,还是要搞一个自己的车队才好。”

江欣雯马上对聂粤生说:“聂叔,这个真的要马上解决,那些有家庭的员工不可能每天都住在孙河的宿舍,要尽早买班车,接送他们上下班,另外还要再买两辆卡车,多增加几名司机才好。”

在八十年代,司机也算是是个技术工种,这样的人基本都在国营单位,驾校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都是师傅带徒弟,然后统一考试才能拿到驾照。

聂粤生咂吧咂吧嘴,点点头,虽然司机难寻,但是再难也得找不是?车好办,找找关系加钱就能买,但是人嘛.......,不过小江董既然提出了要求,那必须得办,还得快办。

秦安芳对新进工人的培训工作也做的非常出色,基本上新招来的女工们在一周的培训后,可以上岗,次品率也不超过0.3%。

江欣雯又重点强调生产要规范化,要求江姥姥和秦安芳,秦安莹根据目前车间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工人的技术级别,提成标准等等。

她又让聂粤生尽快成立一个人事综合部和外联部。

现在小作坊的运作模式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的飞速发展,如果再不成立人事综合部,很有可能新厂运行不到一个月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专业的事必须由专业的人去操心。

而外联部既是销售部也是公关部,对外联系业务,宣传等工作全部都要落实在这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