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一会屋里就出来一人,虽然已经头发花白,但身形高大,一开口连声音都洪亮有力:“村长怎么来了,找我啥事?”

村长这才介绍赵父:“这是赵长东,他来咱们村找人盖房子,相中了你家的这样的石头房,这不村里只有你和你几个儿子会,我就带他来问问你。”

李大昌打量了一下赵父后才开口:“我可以带人去盖,但是盖房虽快,石头却要去山里采,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要是入冬前房子盖不起来,可没法过冬。”

“不知采石要多久,有在入冬前盖起来的法子吗?”

这时刚劈柴的汉子说道:“爹,可以把给我准备的那些石头卖给他,我现在也不急盖房,以后再去采也是一样的。”

李大昌问儿子:“你想好了?那是我们一家大半年才整好的,要是卖了,你得等一年了。”

“想好了。”说完又对着赵父说:“我可以把石头卖给你,但是你得多出钱,你也听到了,那是我们父子四个花了7个月才采回来了。”

赵父当然愿意,他在京城也看过娘子的账本,心里大概算了一下,“我愿意出20两银子买下来,兄弟看怎么样?

这下连李大昌也不反对了,要知道他们这样的人,就算去城里打零工,一个月也挣不到500文,还时常等一天也没有活可以干。

所以赵父回来时不仅找来了盖房子的人,还买回来了盖房子的材料。因为赵父要越快越好,还出了每人一天20文钱的高价,所以李大昌一共带了15个人来给赵家盖房,其中三个是他儿子。

果然如李大昌所说,在材料足够的情况下,房子盖的很快,只用了4天时间,就盖起了三间石头房和3间木头房。

实在是石头只有三间房的量,本来其它的要盖成茅草屋,但赵宁进山了两天,在第二天傍晚时让人去山脚下抬回来了够盖四间房的木头回来。

众人看赵宁的眼光都变了,这女娃也太厉害了点!

赵宁一个人在山上这么久,就是为了找到这些已经干透的树干,收到空间里带回来。从山里出来,走到山边,才把木材带出来,让它们滚到山脚下。

本来赵鹏两兄妹在赵家附近搭了个棚子先住着,兄妹俩人小力弱,也盖不了房。

在赵家房子盖好时,赵鹏找到李大昌,“李爷爷,我们家只有我兄妹两人,想盖一间茅草房,您看需要多少银钱?”

李大昌看着这两兄妹可怜,收了他们半两银子,不仅盖了两间茅草房,还在其中一间把灶台都给他们垒了起来。

两兄妹就正式跟赵家做了邻居。

半个月后,当把所有的家具都放进屋里,把院子围好。一家人看着这个有正房三间,东西偏房各两间的院子,全家人都笑了。

终于,跨越了从京城到北荒的三千里路,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再次有家了。

过了两个多月的流放之路,他们这些人好像把那些尊荣,那些富贵,那些奴仆成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全忘了。

赵宁倒是想起了伺候了她三天的那个小丫头春桃,赵母虽然有跟王家舅舅说让他帮忙把家里一些不错的下人买下来,但到底怎么样了,他们也不知道。

……

在全家人要去开荒时,赵鹏找到了赵父:“长东叔,我能不能跟着你们一起干活?我不要工钱,只用管我和妹妹两人吃饭就行,我不会吃很多的。”

赵鹏也是没办法了,手里只有赵长孟分给他们的四两银子,盖了房子,买了必需品后只剩二两半了,他没有收入,还要养妹妹,真怕哪天两人就饿死了。

赵父看着这个跟赵煜差不多大的小少年,摸摸他的头,“以后你和玲玲就在叔家吃饭,保证每顿都让你们吃饱。”

从此以后,赵鹏两兄妹就只在睡觉时才回他们的家,白天就在赵家抢着干活,从不偷懒。

……

“娘,我去山上看看。”赵宁大清早就跟赵母说道。

现在赵母也不像在京城时那样拘着她了,在见识了她把那么多木头弄回来后也不担心她的安全了。

“别走太远,中午要回来吃饭。”赵母叮嘱道。

“姐,等等我,带我一起去呗!”这时赵珏也从屋里跑出来。

赵宁想着这些天他跟着大人一起开荒,也很累了,现在想跟着她一起去放松放松也行。

是的,这两个月他们一家人已经开出了十亩荒地,已经种上了冬小麦。当然,这里面大多数都是赵宁的功劳,若只靠赵父他们,能开出三亩就算好的。

看那些族人就知道了,赵宁他们去城里买粮种的时候,大多人家也只开出了两三亩,而且家里人比他们多了几个人呢。

看到赵宁家开出的地,大家都狠狠的羡慕了。以前风光时家里田产一说就是几百几千亩,现在才知道开一亩地出来是那么难。

买回来的小麦种子都被赵宁过了一遍异能,才到地里种下。当赵家人看着地里绿油油的麦苗时,都是一阵自豪。

忙完这些之后,天气也快要入冬了,赵宁才跟赵父提起:“爹,你要不要带着哥哥和珏儿去一趟城里?给他们买些书和笔墨纸砚回来?”

听到赵宁这么说,赵父沉默了,赵煜和赵珏哥俩也低下了头。当时圣旨下来时,除了全族被流放外,还提了三代以内不许科考。

所以这么久以来,他们都下意识的不再想读书的事情,现在被赵宁提起,赵煜以为赵宁不知道他们不能科考了,强笑着说:“宁宁,我们都不想读书了,现在种地也挺好的,等以后我们的后代再培养起来的时候,也能称一声耕读之家了。”

“哥哥不想笑就别笑,我知道当时圣旨有说三代之内不得科考。”赵宁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当今皇帝年纪大了,万一新皇登基后大赦天下呢。到时候……唔唔。”赵宁还没说完,就被赵母捂住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