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骥行三国 > 第43章 土法炼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恢一听就明白了,赵骥已经和吴懿谈妥了利益分配,就看自己点不点头了,他装作好奇的问:“不知吴国舅是如何体贴人的,我也想学一学”。

老子也不是吃独食的,你说嘛,该给你的我也会给。

赵骥露出个有点点邪魅的笑容:“说来不好意思,下官和汉寿侯府合作建了家造纸坊,侯府觉得沾了铜臭味有失身份,干脆把纸坊都给了我,下官过意不去,就借吴都督之手,补了侯府一千部曲”。

李恢心中一惊,难道这小子已经知道朝廷配婚的事,这是故意在拿话点我,看我是什么意思。

其实赵骥并不知道这件事,只是后世有野史说关嫣嫁给了李恢的儿子李遗,所以才拿话旁敲侧击一下,免得李遗当了第三者自己还不知道。

李恢是个见过大场面的人,当年孤身进入马超大营利刃加颈尚且面不改色,何况这点小意思,当即故作不知,笑道:“吴国舅果然大手笔,一千人说给就给了,不过我可没有纸坊可以送,部曲嘛,监军大人又说养不起,这可为难我了”。

“南中各部生存艰辛,若离了这些青壮,只怕活不下去,不如都放他们回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李恢不信赵骥真会全放了,但又猜不透他葫芦里卖什么药,干脆闭嘴听他怎么说。

“之前和都督提过建铁坊的事,这事儿挖矿、冶炼、运输都需要大量人手,说实话,那点俘虏根本不够,恐怕还得发动南中各部更多人一起参与才行”。

李恢打断道:“我说过的,铁是禁榷”。

李恢非常清楚现在朝廷是诸葛亮说了算,自己是以刘备近臣身份提拔起来的益州人,要不是南中叛乱,只怕早把自己从徕降都督的位置上拿下来了,敏感时刻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利益而授人口实。

“都督会错意了,都督身负卫戍南中之责,自然不能违反朝廷法令”,赵骥笑道,“铁虽是禁榷,但民间也是可以流通交易的,山民们拿自己部落存下的铁和本地大族换些粮食布匹什么的,朝廷还能禁绝不成”。

所谓盐铁酒等禁榷,是不准私自生产和大规模批发,而不是禁止民间流通,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民间自然是有交易的。

赵骥是打算在批发和零售间打擦边球,南中民情复杂,谁能说得清部落间的交易究竟违不违法,谁又敢去搜集这些部落的违法证据,不怕被敲闷棍啊。

李恢不用直接参与生产或倒买倒卖,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南中与蜀地的贸易渠道本就一直掌握在他们这些汉人大族的手里,要是没有他们,官府休想从山里的部落征集到一丁点物资。

如果只是这样,李恢倒是不介意,不过是在原有的贸易内容里添上铁这一项而已,何况能给这些山中部落一条商路的话,就能减少汉夷矛盾,对自己的政绩也是大有好处的。

谈妥经济利益,就该说政治利益也就是报功的事了,赵骥把自己想为部下讨要官职的意见写成文书递给李恢:“下官奉吴懿都督之令收复牂牁,收复朱提、益州二郡则是在李都督的指挥下作战”。

我就是个下力的而已,大功劳都是吴懿、李恢两位都督的,所有作战都是你二位指挥的。

李恢看完问到:“上面怎么没提赵监军自己的功劳?”

你自己呢,想要什么?

赵骥平淡回答:“我是监军,不过摇旗呐喊而已,不敢分匀战功,倒是这些亲身搏杀的将士颇多劳苦”。

我不要战功,但我手下的人不能不要。

李恢心中暗道,此子不可小觑,年纪轻轻居然就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实属难得。

赵骥不到两年时间就从一个末流的百石小官一跃成为两千石的大员,已经惹得不少人猜疑嫉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朝廷把他从武陵太守调任中监军加以监控就是明证。

他知道自己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大的升迁,了不起会加些空头爵位,还不如把功劳全分给李恢、吴懿两位大佬,以及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下属,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人脉和势力。

既然这是赵骥自己提出来的,李恢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很快就按照他的意思拟了报功文书上报朝廷。

看着赵骥满意离开,李恢捻须叹道:“是个人才,但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你当真以为朝廷看不出你的用心,不过一纸调令的事罢了,唉,可惜可惜”。

赵骥返回堂狼时,孟琰也到了。

“滇池附近有铁,你发动族人沿着河流山谷去找,看有没有褐色或带铁锈的碎石,铁矿石会比普通的石头更重,应该不难找”。

“如果发现某处碎矿石比较多,就再溯着河流山谷往上游探查,一般来说能在两侧的山坡发现矿床”。

这种探矿的方法虽然原始,却不难找到一些小矿床,而且采矿量也足够满足当时的铁资源需求。

赵骥又交给孟琰一份图纸:“你按图上画的样子叫族人造座冶炼炉”。

赵骥给孟琰的图纸就是小高炉以及配套的水力鼓风机,也就是所谓的土法炼钢,这虽然在大跃进时期被认为是浪费资源的错误行为,但放在汉末确是了不得的先进技术,无论产量、质量都与当时的冶炼技术不在一个数量级的。

小高炉第一个优点是成本低,用黏土就能建造,而且建成后可以连续使用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

第二个优点就是炉温高、热效率高,高炉顾名思义就是把炉壁建得高高的,加量口开在炉顶,从上方加入铁料、木炭和用于吸收碳杂质的生石灰,再从下方鼓风,吹动原料和空气在炉内充分接触,液化后的铁就会下沉由出料口流出。

第三个优点就是产量高,根据后世学者考据,汉武帝国力巅峰期的铁产量能达到一万七千多吨,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但土法炼钢每炉就能出钢千斤左右,赵骥现在更担心的是落后的纯人工采矿量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