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人一起回了西都县衙,孙幸冷冷地看着他们,“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搬出去?还是说,要把她留下来,送给我尝鲜?”

说着,眼神下流地看了清儿一眼。

小顺当即气得不轻,想要上前打人,被清儿及时拉了回来。

甄金忍着怒气,“孙大人放心,十日之内,我们定会搬走,但也请你嘴巴放干净点,否则,就别怪我不客气!”

孙幸讽笑,“就你?你要如何对我不客气?靠你身边这个小弟弟吗?我舅舅可是兵部尚书,就是郑开来了,我也不怕,何况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兵?”

“你才没名字,我有我名字的,我叫……”

清儿捂住了他的嘴,“和这种人没必要废话,走,姐姐带你进屋。”

小顺不解地看着清儿,还是选择了顺从,跟着清儿一起进了房间,甄金随后赶来,关上了房门。

“姐姐,这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让我教训这个人?是怕得罪他舅舅吗?”

清儿摇头,“不是的,姐姐的爹爹是当朝宰相大人,可比他舅舅厉害多了。之所以拦着你,是不想你卷入其中,姐姐和甄大人有更好的办法对付他,绝对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我们现在就是在故意示弱,让敌人放松警惕。”

小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我可不能坏了姐姐的大事!”

清儿又摸了摸他的脑袋,“这么长时间不见,感觉你都长高了,最近没出什么事吧?”

“也不是真的没事儿,北狄人又骚扰了几次,但都不是将军的对手,全被我们打跑了。还有,将军挑了不少士兵前去开荒种田,说要以此补充粮草,这样就不怕朝廷派不出粮了。我觉得挺好的,从小我就在家帮着种田,现在帮着开垦田地,让人有种回到家的感觉。”

清儿知道他是想家了,“可有向家里写过信?姐姐识字,可以帮你写一封信寄回去,也好让他们知道你的情况。”

小顺眼睛亮了亮,“真的吗?我早就想写信回去了,但军营里识字的人不多,每次都要排好长的队,我就没去。那姐姐知道怎么把信寄出去吗?我想尽快把信寄回去。”

“你说一下家里的地址和收信人,姐姐帮你寄。”

小顺眼泪汪汪,感动地差点直接扑上去,最终还是被甄金的眼神劝退。

很快将信写好,清儿把信装进了信封,“再想写信的话,就来姐姐这儿,不过我们要搬家了,你得去新的地方了。”

“就是因为这个新来的县令吗?他也太欺负人了!”

“姐姐不是说了吗,只是让他先得意一段时间,然后给他痛击,你放心,我们不会吃亏的。”

甄金并不喜欢有人黏着清儿,弟弟也不行,更何况还不是亲生的。

咳嗽了一声,“小顺啊,有些事想问一问你,我们离开后,你可有听到什么传闻?关于百姓的,或者关于我们的?”

小顺点了点头,“我听说你们被害了,还来县衙找过你们呢,不过你们都不在,只见到了那个叫墨名的,他说你们没事,我就回去了。你们这段时间去哪儿了?不会真出事了吧?”

简单说了一下经历,清儿道:“只是遇到了风沙,这才耽搁了,不过我们没对外人说,你也要注意保密哦。”

小顺立马做了一个闭嘴的动作,“姐姐放心!”

“听说百姓们爆发了一场动乱,你可知道?”甄金问道。

“知道,县衙的人控制不住,将军就派了我们过来,不过事情不大,很快就解决了。赵县尉也抓了不少人,想必能审出点什么。当时我还以为是北狄人混进来了呢,结果是百姓作乱,幸好没出什么大事,将军若是下令动手,那就要血流成河了。”

他们或许会手软,但郑开是死人堆里走出来的人,真惹怒了他,不会有好下场。

从小顺这儿得到的消息,和墨名说得基本能对上,也让他们多了一份视角,看待问题能更加全面。

若这次暴乱没有及时制止,而是越演越烈,那甄金无论是死是活,都将永远留下骂名。还好墨名和郑将军及时出手,控制住了局面。

小顺离开后,赵大令就过来了,听说甄金回来,他颇为激动,孙幸那张臭脸,他是看够了。想到这人故意制造谣言,他心中更是恶心。

将证据证词全都交给了甄金,赵大令叮嘱道:“这你可要保存好了,只此一份,丢了可没人能再帮你!”

甄金连忙谢过,能遇到这么通情达理,为自己着想的工作伙伴,简直是再幸运不过的事。

看着手中证据,甄金心中有了底,然后和清儿去拜访了郑开,他们手里还有郭焱的罪证,需要郑开帮忙一起转呈圣上。

“马深官复原职了,这事你们知不知道?”

甄金点头,“有所耳闻,但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郑开道:“陛下积劳成疾,精力不济,本想将大事交给晋王宋霖,遭到了大臣一致反对。后来在伊相的提议下,由三皇子宋霁(ji,四声,音同“记”)代理朝政,但三皇子不懂兵事,又不愿意学,只好起用了马深,伊相这算是为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听到别人这么评价自家爹爹,清儿心中很不是滋味,但不可否认,这一步棋,的确有问题。

晋王宋霖一向为老臣忌惮,这点清儿理解,毕竟他是先太子之子,很难相信他没有谋反之心。

而几个皇子中,大皇子早夭,二皇子有勇无谋,唯有三皇子,最得陛下宠爱,且他刚刚成年,刚好能帮忙主持国政,可以说是唯一的人选了。

下面虽说还有其他皇子,但年龄较小,不仅不能帮忙,连吃饭都要人喂,就失去代理国政的意义了。

本以为算是站在了金贵妃这边,谁曾想三皇子不按常理出牌,将政敌官复原职,伊孟仁也是颇为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