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娘~快还我!”甄宓揉着小脑瓜抗议道。

张氏笑了笑,将书卷还给女儿,望向渐渐露出笑脸的甄宓,脑中忽然浮现起林凡的话,不禁跟着嘀咕起来,“若是之后有这种打算,这话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意思?”

“娘在说什么啊?”甄宓不禁问道。

张氏仔仔细细的看着眼前的女儿,这些年甄宓出落的越发标致,已经能隐约看出几年后一定会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

她脑中灵光一闪,连忙说道:“宓儿,娘送你去太守府去怎么样?”

“去做林长生的侍妾么?”甄宓十分兴奋,她之前听姐姐们说起,张氏有把三姐甄道送给林凡做侍妾的打算。

“你懂什么侍妾!”张氏撇了眼女儿铁板一样平坦的小胸脯,一把揪住她的耳朵,“让你去做他的侍女,帮太守研磨、倒茶,服侍起居。”

甄宓连忙告饶,“娘,有话好好说,别扯人家的耳朵。”

张氏这才松开手,幽幽的叹了口气,“今日我去太守府,想将你三姐许配给林长生,没想到竟被他直接拒绝了,不过他却直接叫出了你的名字。”

“他知道我的名字?”小甄宓难掩兴奋之色。

张氏点了点头,有些怜惜的看了看女儿,“娘也奇怪他怎么会知道你的名字,不过这肯定不是什么坏事,这位林长生的名声不错,想必为人也不会有什么太过不堪的地方。”

“不过这也难说,人心隔肚皮·····”她十分矛盾的又说了一句,张氏还是感觉将涉世未深的小甄宓送去林凡府上有些不妥。

但甄宓本人似乎非常感兴趣,马上问道:“娘什么时候送宓儿去?”

张氏再笨都知道如今的林凡正是甄家最为适合下注的诸侯,这种时候不搏上一搏,恐怕日后的机会不会太多。

她咬了咬牙,道:“过几日娘再去太守府一趟,会当面提及此事,你现在太小,在家中从来都是人侍候你,哪里侍候过别人,等娘找人好好教导一番,明年正好你也到了金簪之年,娘就送你前去。”

看到女儿欢喜的神情,张氏有些无奈的说道:“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在想什么,去人家做侍女还高兴成这幅样子。”

这段时日里,张氏想让人好好的打探一番,看看林凡对于男女之事上是不是有什么怪癖,可这种事细想之下跟她也没什么关系。

她想起几次三番向林凡暗示自己随时可以做作陪,都被对方婉拒,说什么都看不出这个年轻的太守有什么特殊喜好,再说人家愿意喜欢什么跟和亲又有什么关系?

是不是年纪大了,就想的多了?

张氏停止胡思乱想,脑子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她觉得林凡既然已经答应纳妾时会知会自己,那就相当于给了她一个承诺。

这个时代婚嫁年龄很早,到了金簪之年大多数父母都开始给女儿物色婆家,尽管张氏没想明白今日林凡提及甄宓是否别有意图,可她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和林凡攀上亲事,至于哪个女儿压根不重要。

若是林凡看上了甄宓也算是了却了张氏的一番心愿,即便林凡看不上,常在太守府中侍候也能见到他手下的那些能臣,要是能嫁于其中一人也未必不是好事。

这个时代商人的地位就是如此,所以身家老小都在林凡治下的张氏,行事自然是如履薄冰,在这种状况下更要做的事无巨细。

··········

一九三年八月,曹操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攻向徐州。

其中一部由于禁率领三万大家,从任城国进发攻打广威,另一路七万兵马由曹操亲自率领,曹仁担任先锋攻打昌虑城。

另外还向袁绍求助,袁本初以盟友的名义派出朱灵带领三营兵马,共计一万五千人从冀州发兵,由北及南攻向琅琊国。

袁绍毕竟还没明面上和曹操闹翻,盟友既然向自己求助,直接拒绝将使盟主的颜面尽失,所以他才派出了这支由辅兵组成的队伍。

事实上这支军队压根就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只能在人数上能撑一撑脸面而已。

得知此事的关靖正在和田楷一同对抗麴义率领的军队,公孙瓒从始至终也没露面,可这种紧要关头又不能一直犹豫不决。

因此关靖终于下了决心,以公孙伯圭的名义传信,让远在青州的单经和刘备出兵阻拦。

刘备和单经听从公孙瓒的将令,马上出兵阻拦,所以袁绍这一只援军便被拦在了青州,完全失去了策应的作用。

徐州北方的攻势被瓦解让陶谦放松了些许,不过他也明白袁绍派来的军队绝非主力,真正难对付的还是曹操的军队。

让他十分欣慰的是,在曹操军开拔后不久,豫州的林凡也和承诺的一样,当即便从沛国和汝南两地发兵。

得知此事的陶谦连忙让军队迅速集结,准备和曹操展开决战。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林凡让华雄为先锋,带领西凉铁骑开往广威迎战于禁,为了防止被人暗算,李儒作为军师跟在军中,林凡自己则带着太史慈、郭嘉,率领八百飞熊军和两万弓步从汝南郡开出,准备在广威和华雄汇合。

数万大军异动自然瞒不住曹操,他让于禁迅速攻克广威,然后拖住林凡军,接着催促本部兵马加速,想尽快打败陶谦的军队,最终让林凡和陶谦的军队不能汇集,从而无法形成合力。

同时曹操还派人前往襄阳,请刘表出兵策应。

和郭嘉、李儒推断的一样,在接到曹操来信后,刘景升召集了文臣武将大肆讨论了几天,可却没得到任何结论。

以文聘、黄忠为首的武将主张进攻,而以黄祖、蔡瑁张允为首之人则认为该让荆州局势维稳,不应出兵。

至于蒯氏兄弟的态度则有些模棱两可,尽管他们知道此时进攻,能有较大概率取回南阳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