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一滴水的遇见 > 第四部 无比崇敬的人类发展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部 无比崇敬的人类发展史

第68章中华曙猿,黎明时的曙光

人类起源于新生代,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猿类从猴类分出,是在第三纪的渐新世。

简单概括一下,动物的进化历程是这样的: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表示分两个趋势进化的。

人是哺乳动物,就是这样进化而来的。

人类能够最终发展到今天所依赖的生物学特征,最初是在灵长类动物中出现的。

灵长类动物一般指灵长目。灵长目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现生的灵长类从低等到高等排列有树猴、狐猴和眼镜猴、猴、猿和包括人类在内。人是从猿发展分化来的。因此,人在动物界的位置也属于灵长类。

绝大多数灵长类都栖息在树上。在树上生活意味着脚下没有土地可支撑,因此必须用四肢抓握树干。与此相适应,灵长类的爪子逐渐转变为每个手指都能够单独活动的手,拇指还能够与其余的手指对握。这样,不仅提高了灵长类的抓握能力,而且由于拇指和食指指尖的对握可以形成环状,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掌抓握物体的准确度。这一进化特征的出现不仅对早期灵长类搜寻昆虫等食物非常有利,而且为后来灵长类可以用手灵巧地摆弄各种物体,直至最后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下了基础。与手部的灵巧活动相配合,灵长类发展了立体的视觉使得它们能够从三维空间观察物体。这是灵长类充分掌握四周环境特质的条件,也是激发他们好奇心的原动力。此外,灵长类还发展出辨认颜色的能力。这样,灵长类能够把触觉、味觉、听觉,尤其是色觉和立体视觉感受到的各种信息输入脑中。脑接收外界的信息与日俱增,进而能够把各种信息分类排比,最终导致了智力的发展。这样的智慧,是任何其他动物都没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把这类动物叫做“灵长类”的原因。

灵长目分为2个大类(亚目),即低等灵长类(原猴亚目)和高等灵长类(类人猿亚目)。低等灵长类起源于中生代末期。现生的原猴亚目分为3个次目: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的狐猴次目,生活在非洲以及南亚森林地区的瘦猴次目以及分布在东南亚部分岛屿上的眼镜猴次目。高等灵长类起源于低等灵长类。从现生的高等灵长类与现生的各种低等灵长类的形态和dNA结构的对比来看,高等灵长类与眼镜猴类最为接近。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高等灵长类与眼镜猴类拥有共同的祖先,他们共同起源于一种称为始镜猴类的古老的低等灵长类。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发现在非洲距今大约3900万年前始新世末期的地层里,他们与始新世一种原始的狐猴类--北狐猴在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1999年,在缅甸中始新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了类人猿亚目曙猿科的另一个新属种--邦塘巴黑尼亚猿。

埃及法尤姆地区发现的大量化石表明,高等灵长类在距今约3900万年的始新世晚期就已经开始向两个亚科发生了分化,即副猿亚科和森林古猿亚科。前者有3个前臼齿,可能是现生猕猴超科的祖先;后者只有2个前臼齿,可能是人猿超科的祖先。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高等灵长类发生了许多次分化,演化出大量的分支,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现在的高等灵长类分为阔鼻猴类(又称新大陆猴类)和狭鼻猴类(又称旧大陆猴类)。前者分布在美洲大陆,后者则分布在欧亚和非洲大陆。阔鼻猴类仅有一个卷尾猴超科。迄今最早的阔鼻猴类的化石是在南美洲的早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狭鼻猴类有两个超科,即猕猴超科和人猿超科。猕猴超科包括疣猴科和猕猴科,其中猕猴科是现生灵长类中除了人以外最成功的类型,包括白眉猴、长尾猴、赤猴、狒狒、狮尾猴、山魈、猕猴等许多属种。人猿超科包括猿科和人科,其中现生的猿科动物有亚洲的长臂猿、猩猩和非洲的大猩猩、黑猩猩。

中华曙猿是一类体形很小的灵长类。生活于始新世中期,中华曙猿是已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一种。他是我国着名的古人类学家林一璞、齐陶等人发现于江苏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属类人猿亚目曙猿科的曙猿属,也是已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一种。中华曙猿的化石材料仅仅是一块带有三颗牙齿的右下颌骨残段以及一些零散的牙齿等,但是,他的时代为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中期,比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他与“上黄动物群”伴生,该动物群包括12个目共60余种动物,以小型动物为主,包括灵长类、有袋类、食虫类和翼手类等。上黄发现的灵长类动物分为低等灵长类和高等灵长类,低等灵长类有兔猴科、始镜猴科及眼镜猴科。高等灵长类则是一个新科--曙猿科,属型种为中华曙猿。中华曙猿和其他原始高级灵长类相比,具有很多原始的特征,例如保留了一个未愈合的下颌联合部,2齿上具有突起的下前尖,齿的下后尖位置相当靠后,齿尖低于下原尖等等。同时根据现生灵长类齿对动物个体大小的恢复方法推断。

从1986年开始,在齐陶教授的亲自指挥下,经过近10年的艰苦发掘,终于在上黄发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中华曙猿;同时也发现,上黄就是中华曙猿的发源地。上黄发现的中华曙猿化石是一块下颌骨,下颌骨的一侧还有两颗门齿;专家们分析,这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的重要特征。

从1992年开始,中美两国组成了联合研究小组,对上黄及相关地区开展了进一步的野外考察,对灵长类的上黄动物群及相关动物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的工作发现了至少4个种的高等灵长类,其中一种被命名为“中华曙猿”。他向人们暗示,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地更可能是在东方、在中国。所谓“曙猿”,意思就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

中美两国专家共同研究认定,中华曙猿是一种高等灵长类动物。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低等灵长类动物,像狐猴等善于跳跃而不用四肢攀爬,但曙猿四肢的骨骼表明他已习惯于用四肢在树枝间攀缘,而这正是高等灵长类动物的明显特征。

1994年,中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科学家联合提出了“人类起源在中国”的论断,得到世界不少知名科学家的认同。但是,不少学者在当时就指出,中华曙猿的出现只是孤证,而且中华曙猿相比较非洲的那些早期高等灵长类表现出了许多的原始特征。对此,这些学者认为高级灵长类不可能由中华曙猿进化而来,自然也就谈不上中华曙猿是人类的祖先。但是不久,中华曙猿作为迄今所知的最早高等灵长类的地位就被其最近的继承者--世纪曙猿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1996年,在山西垣曲小浪底下程热火朝天进行的时候,一支中美科考团在抢救性挖掘现场发现了世纪曙猿化石,世纪曙猿比中华曙猿略大,生活在距今大约40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最晚期。在一系列性状上,他都显示出属于高等灵长类的特征,显示了与古老的始镜猴类的相似性,从而为高等灵长类始镜猴起源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因此他被命名为世纪曙猿。

曙猿的发现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曙猿是怎么进化为人类的。他们是迁徙到了非洲进化为人类,再从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还是在中国所处的东亚大陆上持续繁衍,直到进化为人类?研究400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成陆时的动物迁徙,以发现从曙猿到非洲法尤姆高等灵长类过渡的中间环节,建立起北非高等灵长类以及其他高等灵长类的系统关系,将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又一难点。2000年初,法、缅两国科学家在缅甸仰光附近的旁当地层,又发现了同科不同属的曙猿化石。这些发现与江苏溧阳的“中华曙猿”及山西垣曲的“世纪曙猿”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他大大拓展了曙猿的地理分布范围。这表明,曙猿在4500万年前活动范围,至少达到这三个地点所组成的大三角区域。因此考古学家推测,在中国华南、西南一带还有发现这类化石的可能。

发现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漫长的道路。中华曙猿为“猴类、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起源到底在何处”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